一份三百年前贫富皆宜的生活指南(下)
明有三言两拍,清有志怪小说。
皆以劝善惩恶规正风俗为本意。
有的正面说教,有的旁征博引。
吾独爱笠翁之闲情偶寄。
或假草木昆虫之微,
或借活命养生之大。
由雅及庄,渐入渐深。
而不觉其可畏也。
(说人话就是:
这老头有一种很不正经的正经。)
《闲情偶寄》
作者李渔,号笠翁,明末清初人。
谈他生平,起起落落说得多了。
说他作品,禁书《肉蒲团》、
戏剧《凤求凰》.....也说不尽。
只看他最为傲娇的这晚年之作。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牛x,牛x,越看越牛x。
还是林语堂先生说得妙,称之为:
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样样都精。
简朴素雅,贫富皆宜个个都行。
(这么说行吧老头?)
笠翁画像
(下)
论快乐 —— 行乐 止忧
退一步行乐: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知止,不受辱不疲劳,乐在其中。
这办法正是老子说的“退一步”。
内心快乐,任何境地都快乐,
内心悲苦,任何境地都悲苦。
身为士官,不应该去别的地方找快乐。
自己在的地方就是行乐场所呀!
一举笔而安天下,一开口就完人愿,
以天下之乐而乐,任何快乐都比不上。
在此之外还有清闲享受福气,
俗世的官吏竟成了天上的仙官,
难道还会羡慕蓬莱的神仙吗?
劝贵人行乐容易,劝富人行乐难呐!
钱财是行乐的资本,但太多就成了累赘。
钱一多就想着运营,一想就要费尽心力。
钱一多还要防备人,一防就要胆战心惊。
更何况“温饱之家,众怨所归”,
成了众矢之的,哪还会去行乐呢?
富人要行乐只有一种方法:少敛财。
觊觎和怨恨的人少了,内心的忧虑减少。
再来谈行乐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富人有富人的办法,
穷人也有穷人的招儿。
同样用“退一步”的方法。
我贫穷,还有比我更穷的。
我低贱,还有比我更低的。
我太累,还有连累都感觉不了的。
这样去想,苦海都是乐地。
一旦和胜己者比,
那就片刻难安走不出去。
不仅心里这样想,身体也要这么做。
比如冬天屋子寒冷,
到外边吹一会风再回来,
屋里就像一个小暖炉。
我在穷困流离中没有死于忧愁,没有憔悴
都是因为善于退一步想。
(无奈之计也是计啊!)
读书是最快乐的事,懒人却觉得辛苦。
清闲也是快乐的事,有人却觉得寂寞。
快乐而不辛苦,清闲而不寂寞,
都不如与隐士文人交谈,
正所谓“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
善于养生之道的人,
不能不结交有道之士。
钟没有自鸣而响的,
必须借朋友应对启发。
(OS:哎,人们行乐与我何干?
为此说得口干舌燥,写得手腕脱臼。
大概是我用笔墨向世人献媚吧?
听我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吧!)
进一步止忧: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有人问:忧愁能忘记吗?
我说:可以忘记的就不是忧愁了。
没有忘记忧愁,又怎么能快乐呢?
忧愁并不能忘记却可以停止,
停止就是忘记的方法。
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
要看是否易处理,能否预防。
先想好一个对策,然后放在一边。
不必再思虑,再想就迷惑了。
不测之忧,必先有兆。
乐极生悲,否伏于泰。
命薄的人出现奇福,必有奇祸。
防止忧患的方法有五种:
一、谦以省过
二、勤以砺己
三、俭以蓄财
四、恕以息争
五、宽以消谤
(第三点是重中之重啊!)
调心:
略带三分拙,兼存一线痴。
微聋与暂哑,均是寿身资。
病未至而防之:
对待疾病,要像行军打仗一样。
疾病有所趋势就开始防备,不让其发作。
就像敌人想要攻打我,
我的队伍先发制人。
在可以制止的时候加以制止,
才会最终消除。
比起敌袭已经开始,而我军还在路上,
形势不是大相径庭吗?
病将至而止之:
在疾病将至的时候阻止它,
此时最忌猜疑。
一旦拿捏不定,治疗起来就不会积极,
转眼疾病大成,城墙就是这样被攻破的。
即使不是疾病,也要当做疾病来对待。
寝食戒严,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全副精神准备好出奇制胜的谋略,
防止奸贼揭竿而起,这很难做到吗?
病已至而退之:
疾病已经发生,有什么办法呢?
只在一个“静”字,一着急可能病上加病。
这时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名医高手,
而是招来疾病的病人自己。
病人用心专一,医生也会用心专一。
病人含糊其辞,医生考虑得就繁杂。
开的药愈杂,病就愈重。
这能怪谁呢?
疗病:“医者、意也。”
以意为医,十验八九。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我一辈子多病,尝遍各种草药。
同一种病,用一种药,也有治你有用、治我没用的。
每得一种病,我会究其根源再开方。
这里的药方不是医书上记载的,
而是触景生情、就事论事的药方。
药也不是《本草》上记载的药,
而是随心所喜,信手拈来的药。
书上的依据是人,我所依靠的是心。
用药不拘药方,治病没有定法。
救得命活,即是良医;
医得病痊,便称良药。
我只希望那些拆字算卦的人改行,
也许病人就不会被一味医书耽误。
看官觉得有理就记下吧,
有所怀疑不妨就放一边。
(OS:读我的书,只希望你
不要因为内容忽视我的文采
不要因为文采忽视我的志向)
本性酷好之药
凡人一生,必有嗜好。
癖之所在,性命相通。
重病时得到,都是良药。
庚午那年,瘟疫盛行。
一门之内,无不呻吟。
我病的最重,想吃杨梅。
医生说杨梅性热,与病症相反。
吃一两颗就能要了你的命。
可我刚咬下去就全身舒畅,
任凭我吃,我的病也好了。
所以啊没有一种病不能自医,
没有一样东西不能当药。
只需要一点点尝试,
不拿身体当赌注。
不相排斥而相互适应,
就是对症之药了。
其人急需之药
人不论贵贱穷通,
都有急切需要的东西。
所以一给他,他就高兴,
一高兴,病就好了。
如果有人已经病入膏亡,
能给他就想办法给他,
给不了就想办法骗他。
穷人可以借钱,
富人可以借官,
老人可以借寿。
从卜卦的人嘴里说出来,
有什么可以吝惜的哟!
一心钟爱之药
到了病痛没有依靠的时候,
一定会想到钟情之人。
忽然亲近,如鱼得水。
耳清目明,精神抖擞,
就像病魔已经离开了。
可能是至亲密友,
可能是一生挚爱,
为情而死的以情来治。
这不是叫人来陪病人,
这是买药让病人吃啊!
凡是重情重义之人都不得不
先预备这种药方,预防此病。
一生未见之药
人人都有想得到又得不到的,
文人对奇书,武人对宝剑,
醉翁对名酒,佳人对美饰。
都会一往情深,不辞辛苦。
多方觅得,让病人看一眼,
又装作艰难的样子拿出来。
这就是驾驭病人的方法。
凡是识字的人,都能拿书当药。
传奇野史,最能祛除病魔。
请人来读,就像诵咒驱邪。
事物无论好坏,少见即珍宝。
平时不见的突然见到了,
病也会好三分。
平时契慕之药
平时向往却不曾见过的人,
如果肯来,就可以当药。
这种仰慕是发自内心喜欢,
附和别人赞美的就不算了。
汉武帝欣赏司马相如,
恨自己不能与他为同代人。
若是在他卧病在床的时候,
司马相如突然来看他,
他必定马上起来,
握手相迎,欢笑畅谈。
疾病早不知道去哪了。
素常乐为之药
病人忌讳劳累,这是常理。
但也有“乐此不疲”一说,
把投入当做休息,
这不是呆板迂腐的人能明白的。
我一生治病都是用这个方法,
无病不试,无试不验。
我没有其他癖好除了著书,
可以消除忧愁,平息愤怒。
牢骚也不发了,不平也平。
于是我想到各种疾病的萌芽,
无不是从七情六欲开始的。
我有调理性情的药方,
疾病也奈何不了我啊!
所以刚躺下呻吟时,
我就开始构思写书。
如果能起身就下笔,
不能就打好腹稿。
病快好了,书也快好了。
这是治我辈文人的药方。
天下人都有喜欢做的事,
或诗酒,或乐棋,
不去禁止他想做的事,
也是调理的办法之一。
(OS:谁让我写的,
多半是上苍的旨意)
生平痛恶之药
生平痛恶得咬牙切齿的人或事,
突然远离,也可以当成药。
人又偏好,就有偏恶。
得来偏好,可以治病。
远离偏恶,为何不能?
凡是遇到卧床的病人,
一定要先考虑其所恶。
生病时看见眼中钉病情会加重。
暂时让病人痛快可以延缓生命。
治病的方法千千万万,
也不是要照样学样的,
差不多就这个意思吧。
OS:以上各种药,都是我自创的。
”绝无仅有“不敢当,”虽有若无“也不能。
也算是值得保留,不必尽废的吧。
《笠翁本草》,清朝第一奇书
作者李·傲娇笠翁·渔
清 唐岱 春山畅怀
湖上笠翁自言四期三戒:
一期点缀太平。以未睹之事之言阔人耳目。
一期崇尚简朴。扶持礼教,贫富皆宜。
一期规正风俗。追求新鲜奇异合理合法。
一期警惕人心。劝善惩恶而不说教。
一戒剽窃陈言。从不掠取别人的一字一句。
一戒网罗旧集。不借前人一字。
一戒支离补凑。不贻误天下人。
作者这么严肃,搞得我也严肃起来了。
不正经的数声容和节欲,
这要是写了恐不能过审。
噫吁嚱!
不愧是五十岁后生了七个孩子的人啊!
那可是三百年前呀!秘方都在里头了。
也难为他说自己出自一片慈悲心肠了。
对原文望而却步的朋友,
漫卷文言文的确头疼。
译文又太直白,没有原文的感觉。
只有原文和译文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