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延迟满足感

2020-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坤Th

  当“延迟满足感”这个词被发明出来,经过各种文章的传播,已经烂大街了。

  今天聊聊另外的角度。

  我特地去百度了下,对延迟满足感的解释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这不很好吗?非常自律啊,有长远的眼光和规划,还能够抵御当下各种诱惑。

  的确如此。

  我来告诉你残酷的真相:任何事情都必须且一定有前提。

  话说很久以前有个庄稼人,一直想给自己买栋大房子,于是自己估算,包一些地自己辛勤劳动,大概种10年就能买得起。

  结果在第9年的年底因为太过操劳,疲累而死,人死了、房子也没能享受到。

  延迟满足感的前提是能够保证自己活到长期。

  无视现实条件谈结论,都是扯淡。没有前提和适用范围的结论,都是扯淡。

  再谈谈“延迟满足感”在实际中的运用。

  在保证自己能够一直做到“延迟满足感”的前提下,一味地去做就可以达成目标了吗?

  不一定或者说还不够。

  先聊聊“延迟满足”的对立面:“即时满足”。

  一说到“即时满足”,是否大家脑海里马上浮现的就是沉溺于抖音、快手、王者荣耀以及花呗、信用卡透支消费等类似的场景呢

  “即时满足”好像如此不堪,乃至于万恶之源,相信这种认知偏见已经深植于你的脑海。

  刘慈欣在《三体》中一句话,写的很贴切:那些美好的东西,千万不要交给美好的人去保护。

  一味地追求延迟满足而放弃即时满足是逆人性的,很可能会带你走向另一个极端。

  减肥时偶尔放开一下吃两顿大餐,有助于长期保持好的身材;做事时允许自己犯几次错,反而能够做的更好。

  让欲望与理智共存,才是真正的“延迟满足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