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爱看的“喜马拉雅”音频节目大推荐来了!
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特Queen生的留言,想让我们推荐喜马拉雅的音频节目,我和加肥就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选题。
我是个音频节目的爱好者。本科时那个考四六级的收音机,被我用来听了四年乱七八糟的节目。
印象里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每个室友睡熟的夜晚,我窝在被子里,听着收音机调频时沙沙的电流,感觉整个夜晚都是我一个人的。
你们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我总觉得音频节目和视频节目代入感是不一样的。
视频演的是别人的故事,我是上帝视角;音频却总给我一种错觉,主播是在对着我一人说话。
那个时候经常听青音的节目,我还记得有一天晚上她在广播里和我们道别,说暂时要离开这个栏目。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
所以那个晚上听到青音的道别,我甚至偷掉了几行眼泪,毕竟年少。
我开始使用喜马拉雅这个APP时,它还没火。但即使是在那个时候,我也能在其中找到许多优质的节目。
我每天都早起半个小时,就为了能有一段就着豆浆油条独自听音频节目的时间。
现在,我的通勤时间、洗澡时间、洗衣服时间、涂护肤品时间等等一切不能看东西的时间,都献给了喜马拉雅。
特别是早上通勤时间,看手机看书看kindle都很不安全,对视力还不好。
一大早把自己从被窝里拔出来,整个人都是行尸走肉状态,脑子根本还没跟上肉体节奏,正好听个音频刚好能振奋一下。
现在马上进入正题,这一期给大家介绍我和加肥喜马拉雅里压箱底的好节目(看出来玄机没,还有下一期)。
吴晓波频道
别怕,这个财经资讯没有数字只有故事
财经专栏作家吴晓波有两档节目,一个是免费的,叫做《吴晓波频道》;还有一个是付费的,叫做《每天听见吴晓波》。
我虽然花了180元订阅了后者,但他免费的节目,我也一期不落下。
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是FT中文网((FT是Finance Time的缩写,即《英国金融时报》,世界著名的国际性金融媒体))最早被招揽的专栏作家。
他并非金融科班出身,知乎里一水儿瞧不上他的人。有人抖机灵说他是“财经作家里最会讲故事的人”,讽刺说“比他懂财经的没他会讲故事,比他会讲故事的没他懂财经”。
我恰恰觉得这正是他的优势所在、价值所在。再有价值的知识,都得我们这些受众听得进去才能产生作用啊!
研究生时,专业是经济新闻,本科专业是纯粹的新闻传播,没有接触一点儿财经方面的东西。那时候经济新闻写作课就是我的噩梦,知道哪天上课我甚至要提前好几天开始焦虑。
所以我听到《吴晓波频道》时是欣喜若狂的,第一次发现财经资讯可以是有趣的、生动的。
没有一大堆需要百度、需要我反复理解的术语。即使不得不使用术语,他也会深入浅出得给你解释清楚。
虽然当我真的误打误撞当了一名金融民工,我承认知乎里面有一部分观点的确是对的。
但那也是评论的那些人,本身在智识上坐拥了一定的高度,他们不知道女生,数学不好的女生,特别是我这种女生,原本对经济有多么恐惧和排斥。
我挺感激《吴晓波频道》的,因为他让我找到一种入门财经世界的友好方式。让我觉得这个新世界是好玩的,从而有了深入探究的欲望。
最近《吴晓波频道》在讲中国房价问题,我觉得听得不够,自己去找一些深度报道、政策制度、研究报告来看。但如果我没听过这些节目,我或许连探究的念头都不会有。
其实,我是很建议女生要了解一些经济知识、财经资讯的,哪怕只是停留在表层。
我们开始面对买房、储蓄、理财、投资这些“大人们”的问题,了解当下经济形势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让你不要轻易被哄骗进泡沫里。
另一方面,多了解一些“干货”,一些知识,而不仅仅是水了吧唧的星座运势、情感技巧这些,会让自己内心更丰富,更理智,更宏观一些,不会成天沉溺在自己小情绪里。
PAGE SEVEN 纪录片
解放双眼,用耳朵听的纪录片
这是个有点“傲娇”的音频节目。在这个自媒体恨不得“日更”的时代,他们每两个月才出一期节目,每期节目分为四小节。它的豆瓣主页里,订阅者都是哭嚎着催他们更新。
这么“傲娇”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节目是目前 Apple Podcast中国区罕见的音频纪录片播客,苹果给了他们极大的认可。
看看它逼格满满的履历:
2012年起步上架iTunes Podcast
2013年就成为了iTunes Podcast年度精选
2014年被评为iTunes Podcast年度最佳经典博客
2015年被评为iTunes Podcast十周年最佳热门博客。
为什么叫Page Seven?它的创始人曹千容在TEDxXian上解释了这个很有意思的名字。
他说,传说神创造这个世界是需要七天的时间,那七天以后,我们是不是就忽视了神创造给我们的价值呢?于是开始学着记录,学着从第七页往后翻起。
他们的团队人员也非常多元化,创始人介绍他们有的人是小语种的翻译,有的人是冒险的探索家,有的人是耶鲁大学的学生。
看到这样的团队结构,我就很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选题包罗万象,通古贯今。
他们录吸血鬼的历史,录我从未听说过的佛学大师的生平,用声音深挖一个个城市,聊美国留学生的青春,口述二战……
看惯了视频类型的纪录片,这个节目给了我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另一个角度。尽管我无时无刻不在“听”,但我似乎从未利用声音来认识世界。
比如,听《西安·隔墙有耳》这期,你会发现声音也可以是有香味的。剁肉时刀和砧板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听到时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我觉得影像的纪录片,我们是被动接受,画面是什么我们就看到了什么。而声音纪录片,有很多留白,靠我们自己的主动想象去填补它。
还是拿西安这期举例吧,里面有一段是录了钟楼里编钟的声音,清脆悠长,我脑海真的想象出了一个有着厚重历史沉淀的钟楼,一排排已经被摩挲的发亮的编钟,稳稳地落在夕阳里。
创始人在TEDxXian上接受主持人采访时,谈到自己创办这个节目的一个初衷。
他说,这个世上其实是有人看不见的,纪录片难道对他们来讲就永远无法欣赏吗?所以声音纪录片在这个世界的存在非常有价值。
大家也可以试试录自己生活中的声音,换了角度感受生活,给自己的一天也录个纪录片。想想好像挺有意思的。
蒋勋细说红楼
他的声音,是林青霞的半颗安眠药
我很喜欢看台湾人的文学作品,蒋勋啊,白先勇啊,董桥啊,好像那个四面海水环绕的小岛,人情总是更温柔一些。
这些作家对世事世人都有一种体恤,情感的体察细致入微,又带着极怕惊扰他人的礼貌。
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我也是因为这本书喜欢他的,知道他居然有评《红楼梦》的节目,赶紧找来听。
《百家讲坛》很火的那阵子,也有许多名家精细地拆解《红楼梦》,严谨地考据,我一节都没有去听过。
因为我没有完整看完过《红楼梦》,他们家道即将落败,人物命运开始露出狰狞面目的时候,我就不敢看了。我想去感受它,不想去解刨它。
但为什么知道蒋勋先生有评《红楼梦》的节目,立刻找来看呢?我自己觉得,是我对台湾作家的信任。我心里隐隐觉得他肯定会作出不一样的解读,果然!
台湾腔里语气词很多,讲起故事来婉转深情。老男人的台湾腔,和小女生的甜、嗲不同,
有种沉吟的感觉,充满力量的温柔。
蒋勋先生讲红楼角度很特别,他是在讲一群少男少女的青春故事,讲他们情窦初开里的悸动和忐忑,成长里天然的调皮和拙劣的心机。
你会发现文学巨著里的人物和青春里的我们别无二致。
当意识到这点后,这本因为文学地位、现代名家加持而让人不敢轻易阅读的“著作”,变得轻盈了许多。
有时候我边洗衣服边听,一些片段会让我停下手中的事情,失神地专注听一会儿。
那个久远年代虚构的少男少女,在蒋勋先生口里就好像我青春里的同伴,所以他们的悲欢离合和残酷命运让我格外心碎。
我分享完了,下面是加肥的私房分享时间,以下是她原汁原味的介绍。
加肥
Hey,轮到加肥我啦。这一年,我基本都在对付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中度过,其中大部分都是和英语有关的,所以听的很多节目都是英语频道。
我是美音爱好者,《潘吉Jenny告诉你》和《布讲英文》是我几乎每期必追的美音节目。
地道的美国式乱炖口语节目潘吉JENNY告诉你:学英语聊美国
《潘吉Jenny告诉你》是一款英语聊天对话式节目。
Jenny每期会邀请她的美国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针对关于美国的各种话题进行聊天,互动性很强,听起来非常轻松。
他们通常扯扯米国内疙瘩有啥常见的乳名啦、米国人民一般怎么办婚礼、米国人民怎么看待本届以互相揭丑为主题的总统选举之类的话题。上到宇宙星座,下到垃圾回收,方方面面,五花大乱炖。
在聊天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许多接地气、口语化的美式表达。每次我都拿出小本本记好,类比造句,模仿几次,以后就可以为我所用啦!
在听节目的过程中,没有在米国生活过的我,也扩展了不少关于米国人及本土文化的一些见识。
借鉴别人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也给自己带来多一些借鉴的可能性。毕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做到“世界这么大,我要辞职哪都去看看”。
此外,主播Jenny的声音非常温柔、软糯。只听其声,便见其人可能就是这种感觉吧!
布讲英文
她的黄油美音腔,让我乖乖多练两小时口语
《布讲英文》是我的私藏最爱(哼要不是被逼的,我才不分享)。
主播Brenda有着一口柔情黄油美音腔,听完仿佛感受到她的仙之号召:你要乖乖复习今天的几个表达哦~
相对于上者,《布讲英文》的主题显得比较带有主播个人的随性气息。
Brenda开一期节目的由头相当随意:有时候是因为自己在ins上见到一个博主非常妙的表达;有时候是她读到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报道;有时候是看到一些蠢直男们夸女生的奇葩方式,忍不住吐槽教学一番……
总之,她的每一期节目,都能学到四、五个实用、好玩的英语表达。
前段时间在研究川普和希婆的演讲视频,发现是否能够用准确、得体、巧妙的词汇表达想法和一个人的性格、心理素质、眼界见地息息相关。
如果你苦练英语如我,推荐你从发音、连读、停顿、表达等多多专研希拉里的演讲和辩论视频,保证收获良多!
噢!我还follow了Brenda本人的微博。她的穿搭妆容相当有个人风格,选的歌也是有品到没sei了,哎呀你们自己去听啦乖乖!
健康捉谣记
啪啪打脸朋友圈养生党
《健康捉谣记》是我跑步的时候蛮爱听的一个节目,每期邀请各领域的嘉宾,专业打脸一些网络养生烂贴和祖传健康方子。
比如:
1.实力吐槽你们热衷于砸钱购入的各种酵素产品。
2.都说现在流行轻断食减肥,那么这到底有没有用啊?
3.电视剧经常演的“以形补形”,是不是只是心理安慰?
成天看着家庭群里的养生贴也是real心烦,老说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身体和脑子里都正确积极起来才是正事。
下次看到家庭群里那些热心又可爱的长辈们转发养生贴的时候,除了摊手摇头,我们还可以干一些真正有帮助的:
把里面get到的科学依据和理论知识打包储存在脑里,把这类帖子其中的不合理之处指出来,用科学去关爱和引导他们~
其实我们还没有很多节目没有分享,想看下期的话,记得给我们点赞,哼哼~
也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私藏的干货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