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陪你读书,共读成长!今天紫竹凌老师继续带领大家解读《为何家会伤人》第二章:什么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
一开始,紫竹凌老师讲了她自己的原生家庭,原来真的是原生家庭有千千万万种,但是我记下了老师讲的几句话:
“原生家庭不管好坏,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一步步走在与原生家庭和自卑的自己和解的路上,真正厉害的人是不会把自己的肤浅和无所事事甩锅给原生家庭,真正厉害的人应该也不会被原生家庭束缚住脚步。”
这几句话真是醍醐灌顶,字字珠玑,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突然瞬间流泪了!就像樊登老师讲过的那本书《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童年时的苦难吗?正因为有了童年的苦难经历,才让我们有勇气去追求更幸福的生活。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一岁半的女儿有三天时间不愿意洗澡,原来女儿洗澡都很乖,可是那三天就是不让爷爷奶奶洗澡。
对此,爷爷奶奶认为,妈妈太惯孩子了,所以导致孩子很难管。
可是妈妈觉得一定另有原因,于是到了第三天晚上,妈妈好像感受到了女儿的痛苦,于是一个声音从她心底冒出:女儿不会是病了吧?
第四天,妈妈带女儿去医院检查,果然是病了。当她从医生手里拿到诊断书的那一刹那,女儿一下子不哭了,变得非常安静。
看着女儿的眼睛,年轻的妈妈忽然明白,女儿的哭闹,是要让妈妈或其他人知道,她病了。
第五天,她去上班,本来之前有段时间,只要她上班,女儿就会哭闹得很厉害,但这一次,女儿却像大人一样对她说:妈妈,拜拜。
听到女儿干脆的道别,她眼泪差一点落下来,她觉得,女儿是懂她的。
她先懂得了女儿,女儿随即还了她一个懂得。
这个案例也让我想起了我和女儿之间的一个懂得的故事。
那是女儿一年级的暑假期间,我带着她去她同班同学家玩。到了她同学家,她看到已经有另外两个同学也在一起玩了,于是她立马跑过去,一下就玩开了。
我们几个妈妈们就在旁边一边吃着水果一边聊着天。
突然我觉得女儿太“皮”了。她一个女孩子,居然爬到了沙发上,其他同学也一起跟着她爬起沙发来。
我连忙对着女儿大叫一声:你要有规矩,你一个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子,你给我乖一点。
谁知女儿竟然回我:我是来玩的,又不是来学规矩的,我爬一下沙发怎么就不乖了?
我当时觉得虽然她回答的很“生气”,但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就没再说话了!
这时,有一位妈妈就说了,大意是“天哪,你真是脾气太好了,要是我女儿这样回复我,我肯定两个巴掌拍上去了,你居然都不生气……”
其实被她这么一说,仿佛是有些没面子的。但我立刻问自己“是自己的面子重要还是女儿的尊严重要?”如果我真的走过去“拍两个巴掌给女儿”,那么我这个妈妈的面子是有了,那么女儿的自尊心呢?
每个人都要面子的,女儿也不例外!
后来到了晚上,我收到了女儿的一封信:妈妈,对不起,今天我说错话了,请原谅,当时就想着玩,都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对不起,下次不会这样了。但是,妈妈,谢谢你今天这么理解我,你是世界上最懂我的妈妈。妈妈,我爱你。
那一刻,我眼眶湿润……我知道我们娘俩又有了一个深深的链接。
我想,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就是深深地懂得孩子的感受吧!只要你懂得孩子,孩子也一定会你一个深深的爱!
正如作者指出一个人过度在乎外界的评价,变得敏感脆弱的根源多半是幼时没被看见。
因此,看到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是父母爱孩子的前提条件。
愿每个孩子都被父母真正“看见”,看见孩子,也就看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