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儿童文学

晁老师讲中国文学史之《水浒传》

2018-06-08  本文已影响18人  晁若愚

晁老师讲《水浒传》

晁若愚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问题

《水浒传》讲的是宋江等人起义然后被招安最后走向灭亡的故事。关于宋江起义的故事,史书《宋史》上有记载:“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后被张叔夜设计招降。有些史书还记载宋江投降后征方腊。

从南宋起,宋江等人的故事便在民间广泛流传。比如《大宋宣和遗事》就记载了不少故事,虽然笔墨简略,但已经可以看到整个故事的原貌了。

到了元代,出现了大批“水浒戏”,虽然在人物性格、主题思想上不很一致,但“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的说法基本相同。

正是在历史事实与民间传说、戏曲演绎等基础上,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水浒传》诞生了。

关于谁写了这本书,从明代开始就有不同说法。有的说是施耐庵写的,有的说是罗贯中写的,也有点说是两人合作的,也有人认为施耐庵、罗贯中都是托名、并无其人。也就是说,作者写了本书,却不愿留下真名?一般认为此书是施耐庵所写。但关于他的生平资料,却少得可怜,后人只能猜测争论。

[if !supportLists]二、[endif]《水浒传》的故事内容与思想内涵

《水浒传》一开始叫《忠义水浒传》或者《忠义传》。可见作者对于“忠义”二字的看重。

愚忠的结果

忠者,忠君爱国,表现在小说里,便是以宋江为首的英雄好汉们反的是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对于朝廷皇帝是不反的,所以他们挂起一面大旗,上书四个大字“替天行道”,意谓要替上天皇帝来杀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这成为他们对外宣传的行动纲领。可惜的是,皇帝高高在上,被旁边的贪官污吏蒙蔽了耳目,甚至皇帝本人就是对于国家治理昏庸无能的。在此值得一说的是,当时的宋徽宗确实不善治理国家,却在书法绘画方面造诣颇深,著名的瘦金体就是他创造的。可惜的是中国的封建帝制却让这样一个人做了皇帝,正是在他的统治下,腐败横行,起义不断,最后在北方金兵的侵犯下,他也被俘虏,不久便死了。

由此可见,《水浒传》所宣扬的忠是一种愚忠。当统治阶级已经腐败透顶,当皇帝高高在上、被谄媚之徒环绕,忠义之士只能是遭奸佞暗算、不会有好下场。《水浒传》里的宋江,一心寻求招安、报销朝廷,可是这个朝廷已经被高俅、蔡京等奸佞小人把持。作为下层官吏出身的宋江是看不到上层朝廷的整体大局的,被皇权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忠君报国”也已经成功地将他洗脑。所以,招安后,宋江和他手下的弟兄们被继续愚弄,误国之臣指使无道昏君,命令他们去征讨方腊,所谓的“以贼治贼”就是让英雄好汉互相厮杀。最后的结果就是“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这是愚忠所造成的结果。正如毛泽东批评宋江是一个投降派一样,毛泽东认为《水浒传》给人的启示就是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在残酷的军事斗争中,不能对敌人抱有幻想。

江湖义气的重要

义者,兄弟情义也。《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们都是异姓兄弟,他们在上梁山之前身份不同:下层官吏、落第书生、庄客佃户、农民渔夫……可谓三教九流都有。为了使得大家能够团结一起,就需要重视这个义,正所谓的江湖义气。没了义气,忘恩负义,人而无信,就没法在江湖上混了。所以,我们看到他们互相搭救,宋江为了救晁盖等人而身陷囹圄,晁盖为了救宋江而劫法场。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存法则。毕竟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

当然,我们也不要把这种情义庸俗化了。施恩搭救不是为了回报,或者说没有那么重的功利目的。而是英雄相惜,而是互相欣赏。正如鲁智深与林冲的情义或曰友谊。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切磋武艺。他们也都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看不惯倚强凌弱的恶人。他们也有不同,鲁智深耿直暴烈,说打就打,因为他一个人来去无牵挂。而林冲还有家人工作,该忍时还得忍,“不怕官只怕管。”当林冲遇害,被押送上路,看似粗鲁实则心细的鲁智深放心不下、一路护送。这便是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关系、最美好的感情。一生能交到一两个这样的好朋友好兄弟也就不枉此生了!

奸逼民反的因果逻辑

《水浒传》在表现了英雄好汉的美德与力量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贪官污吏、恶霸豪绅对于普通百姓的巧取豪夺、欺压凌辱。小说开篇就从高俅发迹讲起。高俅本是市井无赖,因为善于踢球得到皇帝宠爱,做了殿帅府太尉,于是无甚文化、品质败坏的他为所欲为、无恶不作。这样的开头自然有着“乱自上作”的意味。首先是因为奸佞作恶,才使得好人难做甚至活不下去,被逼无奈才杀人放火、入草为寇。而不是因为他们是罪犯盗寇,才需要征讨消灭。这里的因果关系要搞清楚,要分清事情最根本的起因。

在这里,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林冲和武松的故事了。林冲错就错在娶了一个貌美的妻子,恰恰被高太尉的义子高衙内看上。于是他们设计陷害林冲,使得林冲家破人亡。最后还要将林冲赶尽杀绝、以除后患。林冲死里逃生、无路可走,只能落草为寇。

武松的故事,则是因为武松的嫂嫂潘金莲被当地恶霸西门庆看上,两人害怕事情败露,最后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得知实情后,愤而杀死潘金莲西门庆等人,然后自首。最后他也像林冲一样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这些故事可谓世代传颂、家喻户晓。还有其他的故事,这些英雄好汉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还有一个朴实善良正直的心,他们捍卫了被欺压受屈辱的底层人民的尊严。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些故事,因为他们表现了英雄的反抗,满足了普通人的某些心理。甚至有些时候,类似的故事依然在反复上演。

[if !supportLists]三、[endif]《水浒传》的艺术价值

白话小说的成熟标志

如果说《三国演义》的语言“半文不白”,那么《水浒传》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娴熟的白话。比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一句写到:“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不仅写出了雪大,而且隐含人物心理、烘托紧张气氛。《水浒传》标志着古代白话小说的成熟。

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

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正如明代评论家叶昼所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这完全在于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以及人物性格的区别上。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所谓传奇性的一面其实就是夸大甚至神化。比如鲁达倒拔杨柳、武松徒手打虎、花荣射雁、石秀跳楼等。《水浒传》中的神魔成分是比较多的,这可能主要是为了迎合当时的读者。但毕竟这些英雄好汉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在这个凡尘俗世,所以不能不描写他们的现实生活,这就具有了现实性。《水浒传》在这方面,就描写了很多细节,读来十分细致可信,仿佛使读者回到了宋代。

百川入海的结构

小说在七十一回之前,以人物为主,用几回专门讲述一个主要人物,然后再继续讲下一个。七十一回后,便以事件为主,依照事件顺序讲述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受招安、征辽国、平方腊。这些的写法犹如百川入海。以七十一回为界,前半部写的栩栩如生、酣畅淋漓,后半部则松散拖沓、多有雷同,未能很好地揭示水浒英雄的悲剧精神。正如评论家叶昼所说:“文字至此,都是强弩之末了,妙处还在前半截。”难怪明末的金圣叹要将一百二十回本“腰斩”成七十回本,这也成为以后清朝三百年间最流行的版本。

[if !supportLists]四、[endif]《水浒传》的地位与影响

《水浒传》第一次以长篇小说的形式记录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从发端、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它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官僚社会下的矛盾问题,引起后世进步文人的共鸣。进步的人们用它批评社会的黑暗不公,抨击言行不一、人性扭曲的假道学。比如,明嘉靖年间的著名文人就盛赞它“《史记》而下,便是此书。”明朝著名思想家李贽更是把他与《史记》、杜诗相提并论。因为这些著名文人的看重,小说开始有了文学地位,逐步改变了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以它为题材的其他艺术样式也纷纷产生,比如戏剧、绘画、说唱等等。

后世的农民起义也多受到它的影响。比如明末农民大起义,清朝的太平天国、天地会、小刀会、义和团等。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自然对它又恨又怕,污蔑它是一本“诲盗”的“贼书”,严厉禁止。甚至有人把“世之多盗”的原因归为此书,这真是本末倒置的逻辑。

不过,从思想内容上看,《水浒传》并不是没有缺陷,比如它对于暴力血腥的津津乐道,对于妇女的歧视,对于神魔的渲染,这些都是作者的时代局限性所致。我们作为当代人,阅读时不能不分辨。

受《水浒传》影响,其他的英雄传奇小说还有《三侠五义》、《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英烈传》等。

《水浒传》创造了英雄传奇美,不仅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影响,也影响到了世界的其他民族。比如英国的翻译家杰克逊(J.N.Jackson)就说:“《水浒传》又一次证明了人类灵魂的不可征服的、向上的不朽精神,这种精神贯穿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历史。”

五、1998年电视剧《水浒传》

电视剧艺术家们将《水浒传》搬上了电视荧屏,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了它。电视剧对于小说原著进行了一些改动,这是不同艺术形式转化的需要,更是当代艺术家的再创作。总体看,这部电视剧的改编相当成功。比如,宋江为了招安,放走了高俅,导致林冲气死,鲁智深也因此对宋江失望,在征方腊之前便脱离集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样的改编显然是深化了主题。而在原著中,林冲鲁智深还去征方腊,这不仅不符合人物的内心发展,也使得整个作品立意显得平庸。再比如,宋江面对招安圣旨,叩拜时屁股高高翘起,这无疑是对宋江这个软弱愚忠的投降主义者的讽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