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婚论“价”
每一个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都会面对关于择偶标准的问题。或是自我设定,或是父母期许,再或者是过来人的建议。有了这样一个事先设定的标准,再安静等候真爱来敲门,这是很多和我一样的普通人都会有的想法和做法。
标准是可以量化的,就像超市里面随处可见的标签。猪排骨12元一斤,大米50元一袋等等,所有东西都有明码标价,顾客各取所需。婚姻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不能草率,所以谈婚论“价”是有必要的。当然择偶标准和猪肉标价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对自己的事情一直都有我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婚姻感情这件事上,父母长辈是不能左右决定的。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母长辈的建议也不能不考虑。爱情可以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却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说坏一门亲带坏三辈人”这是一句老话,是很多不幸福的家庭在痛定思痛后的反思。这明显不公允,但是也从侧面告诉我们,选择和自己性情相投、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是很重要的。一个单位,同事间志同道合,工作就能干出业绩;一个家庭,夫妻相濡以沫,那么家庭就能幸福温暖。
我工作的单位有一位老领导曾语重心长的与我谈过“茅草屋与爱情”的问题。我从内心里感激领导恳切关心青年的个人问题。当然解决好青年的个人问题也是干好工作的应有之意。关于“茅草屋与爱情”,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或现实或天真都不错。磨豆腐的董永和仙女因爱情走到一起,却迫于家长反对,从此天人相望;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爱情死去活来,却因为士族门第不得不双双化蝶;还有那焦仲卿和刘兰芝,最终也只能“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文人笔下无数爱情大多以凄美收场。可能会觉得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但是要知道这些文学作品的背后,大多是作者退而求其次的立言。那无数的文学作品,哪一个不是对现实的抗争和影射?
柏拉图说“如果有两块面包,你应该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物质和精神从来都应该是并重的。爱情和面包也是这个道理,但是柏拉图也说得很清楚,只是用其中一块去换水仙花,而不是全部拿去换了。无法解决生存的问题,爱情从哪里生根,又怎么能发芽?更不要说长青了。世俗的爱情难免有现实的一面。我相信爱情的美好和珍贵,但我们不能只靠爱情。
还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去一个公司面试,行政主管问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当时回答说:“三好男人,做个好儿子,好老公,好爸爸。”我忘了当时自己怎么会这么说,人生目标本来应该是很高大上的,我的回答未免眼界太窄。可是现在想想,我还是会这么坚持。爸妈在我们的成长中吃了很多苦,受过很多累,作为子女,善待父母永远都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也知道,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很微妙的。在家庭中能否处理好二者关系直接决定了家庭是否和谐美满。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我一直都认为它胜过万千甜言蜜语。婚姻是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就像月老把两个人系在一起,相互照顾,彼此扶持,在我需要的时候,而你刚好就在。“红袖添香夜读书”“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生活每个人都会羡慕。稳定的生活,长久的陪伴,精神的沟通,相互的欣赏。我个人觉得这正是对二人幸福生活的实践模板。
朋友问我“你的标准是什么?”我说我没有标准。相比小蛮腰,大长腿,长相甜美等等,我确实没有刻意设定标准。花瓶固然赏心悦目,但终究还是敌不过岁月的消磨,不可一世的美人也难逃“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命运。相比外在的华美,内修涵养会更加长久。知性优雅的气质会随着时间慢慢散发出来,在这样的人脸上,岁月就像是胭脂水粉。
从另一个角度讲,还是有标准的。志趣相投,有共同的语言;追求物质但不拜金;善待父母,有共同经营的想法;懂得打扮但不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