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故事 |剩下的这八小时,你打算怎么做?
2017-07-19 本文已影响2人
功德文化
今天,功德君要给大家讲讲,三国时期董遇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一定会懂得很多道理的~请静下心好好听功德君讲咯!
阅读这些功德故事,能让我们明白很多的事理,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的功德人物!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功德君想说,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有个著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