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亮与六便士》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同时他也是剧作家,散文家。曾先后就读于坎特博雷国王学院和德国海德堡大学,之后到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
他的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等。其中《月亮与六便士》最为出名,1919年这本书出版时,引起了巨大轰动,也奠定了毛姆世界级小说家的地位。
据简介介绍毛姆被公认为20世纪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他的小说机智、语言幽默,常常在讥讽中潜藏对人性的怜悯与同情。
很早就听过毛姆的名字及他的代表作《月亮与六便士》,但真正地完整地阅读这部作品却是大学毕业后不久。也是目前为止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每次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以前在书上看到一句话:你要成为一本永远读不尽的书。在自己眼中,《月亮与六便士》无疑是这样的书籍。
不记得初次阅读这本书的确切日期了,但第一次读时,小说中的主人公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无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渣男:抛弃妻子,丢下儿女,没有解释,没有交待,留下一张简短的纸条,然后人间蒸发了。到此他给我的印象是不负责任,冷漠,一意孤行。再加上他的家庭幸福美满及处于中年的年纪,更是强化了他渣男的形象。
后来知道他不是因为出轨而抛家弃子时,内心舒坦了几分。但再知道他是为了那个有些虚无缥缈的梦想(画画)时,觉得他有一些不切实际,有些冲动鲁莽。放着好好的幸福生活不过,却选择这种背负骂名,朝不保夕的艰苦生活,与大多数人的选择大相径庭,让人难以理解。
在他艰苦度日的岁月里,画家德克无疑是那个赏识他并且雪中送炭甚至可以说是救了他生命的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却和德克的妻子走到了一块,扰乱了德克的生活,并且有时候还对德克恶语相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也因此德克的妻子布兰奇离开了人世,德克也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此时的斯特里克兰让人恨得牙痒痒,让人气愤不已,不得不感叹一句德克真是遇人不淑啊。
越往后面越觉得斯特里克兰是个怪人,居然选择去过土著人一般的生活,隐居深山,后面染上了麻风病还不停地画画,最终也因此而离世。离世后他竟让妻子毁了那幅墙上的经典之作。而他的绘画作品也是在他离世之后才声名大噪,让人觉得有些惨烈,心中对他的憎恨也少了几分。心中不免感叹斯特里克兰是个怪人,不是像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人们传言中的怪人拉德利那般。斯特里克兰是常人眼中名副其实的怪人:不按常理出牌,总是出人意料,甚至可以说有些疯狂。
第二次阅读时,对斯特里克兰的痛恨似乎少了几分,竟生出了些许的敬仰。因为他能够坚守初心,为了心中的梦想不顾一切,甚至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割舍掉了令人羡慕的物质生活。我们深知在前行的道路上,能够做自己的人少之又少。我们屈服于现实,有时甚至压抑内心的渴望,最终活成不像自己的自己。因此不忘初心,做自己成了许多人的追求。
小说中的月亮代表了梦想,月亮似乎遥不可及,有些虚无缥缈,但只要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六便士则代表了现实,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权衡利弊,生活的艰难而屈服于现实,压抑了内心那份冲动与热爱。
在一定程度上,月亮与六便士如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大多数情况下会有所取舍,有选择就会有放弃。或许只是斯特里克兰的选择与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有些不一样,所以会让人难以理解,甚至遭受责备及谩骂。或许他才是那个不忘初心,活成自我的人。
第三次阅读时,小说中多次提到了一个词“同情”,好多人对斯特里克兰都表示同情,他们同情斯特里克兰的遭遇,同情他对梦想的执着以及被梦想驱逐的无可奈何。这些人中有个别或许是斯特里克兰的知音,能够理解他怪异的行为及选择。有些人也因为这份同情收获到了报酬:斯特里克兰的画。这些同情里有怜悯有懂得,值得人体味。如今看来,或许斯特里克兰并不需要同情,因为他根本不需要,他也不在乎。因为最终,他成为了自己,找到了内心的安宁,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随着自己经历的增多,解读角度的不同,我们对书中同一个人物的看法及理解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就像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对彼此态度及看法的改变,从最初的互看不顺眼到彼此相爱再到有情人终成眷属。
因此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阅历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正如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变化让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及关注点也会有所改变。或许以后再读《月亮与六便士》又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或许又有了新的理解。在此我想谈一下阅读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感想及体悟。
1.在事情弄清楚之前,不要急着下定论。不符合常理不代表着不存在。
斯特里克兰原本在一家证劵公司上班,在外人看来家庭幸福美满,按照剧情进展他一直会过着这样的生活。但却出人意料,他抛弃家庭,丢下不错的工作,消失不见了。顿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大家普遍认为他是有外遇了。因为这符合大众的猜测,而且合情合理,顿时人人对他表示痛恨。
但最终的事实却不是如此,他是因为自己的伟大梦想(绘画)而离家出走。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这或许有些匪夷所思,就算亲耳所听,亲眼所见,也未必相信,因为他不符合常理。
虽然内心深知每一件事情都未必符合常理及正常推算,但出其不意的事情出现时还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要是没有成功,或许将会一直遭受他人的唾弃。庆幸他成功了,而且成了伟大的画家,获得了许多人的称赞。
因此在事情真相未明了之前,所有的猜测或许都起不到实质性作用。事情的发生并不都符合常理。但事实就是事实,它并不会因为语言的加持而有所改变。
2.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每种选择都会有所收获,对应地,也会付出相应地代价。
斯特里克兰在幸福家庭和梦想之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绘画的梦想。一方面在一部分人看来,他抛家弃子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理应受到他人的议论及唾弃。因为不错的工作,美满的家庭,一双儿女,其乐融融,虽普通但也乐在其中,这本就是大多数人一生的追求,而他却能这样的决绝。
另一方面,他选择了一条在别人看来不同寻常且有些艰难的道路,或许他的行为是值得称赞的。因为艰苦的生活,许多人都只能藏住初心,努力生活,做自己好像很难。而斯特里克兰却能逃脱世俗,遵循自己的内心,勇往直前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内心追求。虽疯狂但也不遗憾,比起成为人人称赞的伟大画家,或许内心的畅然更加让他感到满足。
选择或许无关好坏,因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无论怎么选,都会有人称赞有人议论,关键在于我们自己。人人都想既遵循自己的内心又满足他人的期望。但现实是残酷的,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尽量做好自己,开心就好。
3.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进一步接触而改变。
就如作者对斯特里克兰及其妻子的看法随着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些许的变化。犹如自己在阅读这本书时,只读到部分片段及读完整本书对文中人物的看法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够了解他人之时,不要急着作出评论或是下定论,因为这或许是一种有些片面的看法。
正如一句话所说: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就不要轻易的评论他人。越往后走越赞同这句话,同时也告诉自己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评论他人或是给他人贴标签。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那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尊重。
4.有时候不能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及诋毁,关键是遵循自己的内心。“为你好”有些时候是不对的。
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对那些有异于常人的行为额外关注,或许会对此指指点点。而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在乎别人的看法,因此别人的看法及建议可能会让我们改变主意及目标。进而不能遵循自己的内心,但斯特里克兰却没有因此而动摇,这或许也是他的伟大之处。
改变就意味着朝不同的方向前进,或后悔或满足或是介于二者之间。生活中许多人总会打着“为我们好”的旗帜让我们做一些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有时候是道德绑架,有时候是真的为我们好。但不管是什么,我们都需要用心对待,这样或许会少一些悔恨。
5.幸福有两种:一种是他人看起来的幸福;一种自己内心真正的幸福。
每个人都希望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而每个人心中的幸福生活都是有所区别的。就如文中的斯特里克兰,在外人看来儿女双全,妻子环绕,不错的工作是幸福的标志,或许对他而言却不是这样的。他踏上追梦之路,生活虽幸苦,但那才是他追求的幸福,因为他的内心得到了释放,做回了自己。
尽量不要去追求别人看起来的幸福,满足了他人,唯独辜负了自己。要尽量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自己幸福了,周围的人也会跟着幸福起来。幸福就像微笑一样是可以传染的。
6.或许所有的不同寻常实际早有所暗示。
刚刚读到斯特里克兰离家出走且不告而别时,内心是诧异且惊讶的且藏着几分愤怒。但阅读了全书之后,发现斯特里克兰离家出走一心追求绘画实际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结婚之前斯特里克兰曾经就喜欢绘画,后因为各种原因不得已暂时搁置。在斯特里克兰看来如今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内心的那份喜爱正在激荡内心。
其次关于斯特里克兰的离家出走的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书中好多信息都表明是早有规划。再加上他妻子的淡定及反常更加说明了这一点。除此之外,斯特里克兰及其妻子的待人处事之道截然不同。这些似乎都为之后斯特里克兰的异乎寻常的行为表现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