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简友广场健康&养生

中医网诊,想说爱你有多难?

2019-02-19  本文已影响723人  梦几分

2019年2月15日晚,向来遇事不敢Say No的我,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毅然决然地拒绝了N医生的继续诊断,给春节假期的中医网诊画上了一个句号。

虽然对这样的结果很失望,但想起终于了结还是彻底松了口气。

木然地呆坐在沙发,脑子里不断地复盘这个假期的网诊经历。

事已至此,无意再评判对错,但能总结些经验教训告诫自己抑或提醒他人,也是极好的。

事实上,中医网诊,到底有多难?

01

难点一:容易盲目,人云亦云

所谓网诊,就是通过互联网向医生反馈信息,接受医生的诊断治疗。

我身边的同事朋友找中医大都去面诊,途径来源于你介绍给我,我又推荐给她,几经周转。

我找到的这个N医生便是熟人介绍的,早先我加了他的微信,据说他不定期到某诊所坐诊,该诊所的医生在微信上对他的资历作了如下介绍,“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研究20余年,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病,糖尿病,肿瘤和疑难杂症有独到疗效......”

1月底,儿子放假了休闲在家。跟大多数老母亲无异,孩子肠胃不好长期便溏易腹泻一直是我心上的一块石头,就想着找N医生趁寒假好好调理一下。

1月24日,我在微信上主动联系上了他。

我说想带孩子去面诊,在收到答复暂时不安排出诊后,我又详细描述了一下儿子的身体状况,年龄身高体重都作了说明,并特别强调了一下自己会在年后留意他的坐诊时间安排,到时再带儿子去面诊。

没想到随后就收到N医生发来的信息,包括吃喝拉撒等10条问题,要求逐一回答;提供地址、电话寄药用,不需面诊。

诊断如此神速,我当时有点欣喜若狂,想着这么省事就能看病,心里还默默地感谢互联网提供的便利。

第一次网诊就这样顺理成章开了头。

鉴于是熟人介绍,我几乎没有任何质疑。


02

难点二:要遇到对的人,有久病成医的眼神都未必够

因为假期不方便寄药,N医生把寄药改为提供药方我自己去药店抓药。

在药店配儿子第一次的5剂中药,其中一味中药桂枝超常规剂量2倍,药剂师提出疑问,再三要求我跟医生确认剂量是否有错,N医生解释,他开药与众不同。

我以为遇到了对的人,因为我除了相信熟人,我还相信自己几乎久病成医的眼神。

LG脸上脖子上一直长痘,他的主治医生建议他找皮肤科医生治疗,而LG因为忙碌耽搁了。

假期我见他老挠痒,自然又想起了N医生。

1月31日,我发了LG最近一次的体检报告给他。当务之急,能有药缓解一下皮肤病也好。

N医生开了药方小柴胡冲剂,LG一共吃了6盒 。

2月15日晚,赶在儿子开学前收到了N医生快递过来的中药,包括LG的10剂中药和儿子的一瓶中成药丸。

打开快递箱,我没有找到任何服用方法指引,便在微信上咨询N医生,并着重问他LG正在吃的某药物是否可以跟这些中药一同服用。

N医生的反问让我大吃一惊。

他居然完全不清楚我LG身体状况,有哪些慢性病,正在服用的药物是治疗哪种疾病,是痘还是疮,长在什么位置等等信息一无所知。

我立马懵了。又再次把发过的检验报告还有相关图片都重发一遍,顺便强调了一下以往病史。

至此,整个诊断过程中,我原来觉得纳闷的细节都有了答案。

我不评论N医生本身的中医医术,但他的诊断过程却是完全混乱的。

我甚至感到恐慌,这个过程中他是否有张冠李戴。

我彻底死心。

第二天把所有的中药原封不动寄回了给他。

我到今天都无法理解,对病人身体状况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10剂中药是在什么基础上开出来的,难道真如他所说中医只要证一样,不管感冒发烧肝病高血压糖尿病开的药都一样吗?

我自诩久病成医,深知中医诊断疾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

望,指观气色,即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等;

闻,指听声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嗅出病人的口气等气味;

问,指询问症状,询问病人身体症状及以往病史;

切,指摸脉象,用手诊脉。

“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中医网诊本来就省略了四诊中的三诊,剩下唯一的一诊,即问。

病人通过互联网主动提供的信息都不能很好的了解,那医患之间如何才能达成有效沟通?

中医网诊,难吧?

难到一不小心,你无条件信任的寄予无限希望的医生,到了中途你才后悔原本不该开始。


03

难点三:试错成本太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治疗应该是针对病人的个体情况对症下药,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身体不断地试错。

儿子当初在我的安排下,喝了第一次的5剂中药,没改善(理由当然是中药通常见效慢)。

N医生第二次的药方就将原来的药方作了稍许变动,删除了其中的两味中药,又通知我再去药店前后各抓了5剂即10剂中药。

喝着这么苦的药,儿子颇有微词,说一点用都没有要喝到什么时候。

到最后我快递退回的中药丸,用一个透明玻璃罐简易包装,没有药名、产地、成分及药物应有的所有标识。

别人的网诊是怎么样的过程,诊金是什么行情价,我自始至终也没有去打听和比较过。

我庆幸自己把药退回去了,没有让儿子做小白鼠接着尝试或许是该医生自制的药丸。

因为尝试的成本实在太高,吃过后会发生什么,你根本不知道,药的副作用有哪些心里也没底。

老百姓或者都必须有火眼金睛,先炼就一眼看穿的识别能力。

想想都觉得后怕。


04

写在最后的几点建议

在经济发达全民重视健康养生的今天,找一家知名大医院再物色一位好的中医面诊,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况且优秀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农村老百姓人生地不熟跑到大城市,光排队挂号就得花上好半天的时间,有时甚至挂不上号。

所以,不同层次的中医通过网络诊断应运而生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就必然存在,这些都只有靠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了。

普通老百姓对于中医网诊也并非可以驾奴得了,条件允许时还是面诊为好。

如果您执意要找中医网诊,我把我第一次的网诊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供您参考:

1、不盲目相信熟人介绍和推荐,找适合自己的;

2、熟知医生的诊断范围,并通过多方途径了解对方资历;

3、诊断过程中,医生是否对病情了如指掌,是否不需要病人三番五次地重复描述病史,自己要有清晰的判断;

4、医生是否有建立病人电子病历;

5、不预付诊金,否则发现不合适时很被动。

当疾病不幸来敲门,我们仍然要淡定,抛弃焦虑和恐慌,上医院找医生是最保险的选择,因为任何关于疾病的网络诊断或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祝您健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