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今日惶惶,何不早日慷慷 我的十二年,你的第一年114
早日今日惶惶,何不早日慷慷
最近进行职称评定,忽然发现很多怪现状:有很多以前面对工作拈轻怕重的人,这个时候突然跳将出来,说自己有什么什么的校级的,甚至是后勤的奖励,就为了给自己的量化上加0.1分的权重。
看着就可笑,深思更觉得可怜。
早知今日惶惶,何不早日慷慷?
特别是很多年轻人,早早地就受了不好的蛊惑,觉得工作不过如此,不需要出什么力,上什么心,轻松自在最重要。当班主任,太苦;认真上课,太累;当备课组长还得出卷子,不划算……计较得很多,付出的很少,当年倒是轻松愉快了,可是现在要评职称了,特别要量化了,于是过去的青年,现在的中年们,便急匆匆风火火各处抓狂,到处找证明,寻证书,恨不得穿越回去自己多干点活……不,是多得点证。
什么叫“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平时不努力,后日徒伤悲。
如果想让自己不汲汲于功名,又可以心安理得地评上职称,最好的方法就是苦干。
苦干可能有点“傻”,但朴质之下必有智慧。我认识的很多专业班主任,优秀教师,都是一路披荆斩棘,辛辛苦苦干出来的。那些厉害的大家,当初并不是奔着什么职称评定去的,而是由于工作的热情,出于对学生的关爱,出于个人价值的体现,于是用飞蛾扑火的劲头,努力地冲向教育的高地。
因为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所以更持久,更绵长。
而急功近利者,目标太明确,动机太明显,“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所以有很多人,在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评上职称之后,便完全没有后劲,然后就鸣金收兵,马放南山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师在评完职称后就如同泄了气的皮球,再也没有动力好好工作了。
而职称评定之所以常受诟病,原因也在这。很多人评上高级后,便不再有向上的动力,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缺少创新动力的老师是很难培养出有创新力的学生的,所以教育才会像一团粘液,缺少动力,缺少活力,让人无语,更让人无奈。想要唤醒教育的活力,就要让教师永葆活力。想达到这个目标,简单来说,就是让职称评定浮动起来,每五年回头看,优秀的人继续做高级,甚至奔正高,而懒惰的人,则要降级处理,打回一级甚至更低的层次。这样才能让老师始终有动力去用百分百的热情去教育学生,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教育改革始终在进行,我们要相信,制度会越来越健全,法规会越来越完善,每一个认真工作,努力向上,甘于奉献,学习不止,劳作不辍,只问奉献,不问收获的人,会感受到什么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总会迎来教育的春天,而我们,便是熬过寒冬,迎来春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