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共读课的心得(一)
第一篇笔记不涉及剧透。稍后的几篇可能就涉及到书内情节的解读了。如果你看完这篇打算看这本,那就等看完书再看后续。
如果你看过这本书,那么欢迎你的探讨(貌似新开的公众号不许留言,是个问题)。
本文算是共读课程后的一个原创总结,转载随意,注明来源即可;
image.png一、为什么是这本书?
先把结论放在这里,详细论述见后:
- 这是“少年文学阶段”到“经典名著阶段”的过渡阅读,是告别童年的严肃阅读之始;
- 这是儿童浪漫主义的“无意识的成长故事”到成人浪漫主义的“有意识的圣杯故事”的分界点,紧扣“成长”与“寻找”两个关键词。
- 这本书是“故事阅读”到“深度阅读”的桥梁书,是培养阅读力和思考力的好材料;
- 这本书本身是名著,是经典,有足够的含金量。
二、这本书怎么样?
image.png《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创作的长篇小说,九万字,不长不短。1988年首次出版,之后就风靡全球,各种奖项,各种畅销。
本书用富含哲理和诗意的语言讲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亚哥追寻宝藏的奇幻冒险故事。
作者保罗·柯艾略自己也曾研究过炼金术,魔法等神秘主义事物,后从事文学,代表作有《朝圣》、《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等。也获过各种大奖,其中还有国际安徒生大奖。
三、书名的有趣之处
这本书中译名《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原著的书名《 O Alquimista》(The Alchemist),直译是《炼金术士》(国内有两个译版也叫这个名字)。
考虑到可能不少接触到这本书的读者不太了解中世纪“炼金术”和炼金术士。所以没看过这本书,或者初看这本书的人来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个译名朴实直接,说明了“What”问题。
而看过了这本书,特别是理解这本书的人,可能会觉得《炼金术士》这个名字更贴切,算是接近核心主旨的一个“符码”象征吧。更接近“MEANING”问题。这个之后细说。
四、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
“标题老实”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文学传统,套用在这个版本的译名上,也是如此。这本书的中译名就说明了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扩写练习来说明本书故事:
(1)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2)牧羊少年寻找宝藏的奇幻之旅
(3)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因为一个梦,而出发去埃及寻找宝藏的具有奇幻色彩的旅程。
(4)“牧羊少年圣地亚哥连续作同一个梦,梦见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宝藏。在撒冷之王的指引下,少年卖掉羊群,历尽千辛万苦一路向南,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期间奇遇不断,在一位炼金术士的指引下,他终于到达金字塔前,悟出了宝藏的真正所在……”
五、儿童阅读:从“成长”到“寻找”
“成长”与“寻找”是两个相互关联的中心词;
“成长”是儿童文学和少年小说中最常出现的隐含主题。这种成长往往是无意识,浪漫的开始的。而“寻找”则是有意识开始的,包括面向青年或成人的浪漫主义作品。
按照儿童的发展阶段和学校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我大致将其分为
- “儿童冒险童话”,
- “少年成长故事”,
- “典型的圣杯故事”三个阶段,
之后,就会进入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经典名著”阅读。而这三种类型的背后的叙事原型往往是“英雄的历程”。
5.1 儿童冒险童话(约幼儿园-二三年级)
此类故事的内核是“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形式可能是“冒险(寻找,并经历困难,挑战后获得成长)”。
此类故事在主人公出发时都有很清晰的目的。例如尖尖鼠要去爬尖尖山,从而获得“长大独立”(《大自然童话》);尼尔斯因为调皮被精灵变小,而要去找到方法恢复(《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爱尔兰王子则因为输了赌博而踏上征程(《爱尔兰王子》);诺曼则是心血来潮要去找到溪水源头(《小矮人诺曼》);多萝西要回堪萨斯,稻草人要脑子(智慧),铁皮人要心(爱),狮子要勇气所以前往翡翠城(《绿野仙踪》)。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都是“儿童版的寻找圣杯的故事”。
无论是“成长”、还是“寻找”都是明线,主人公不断挂在嘴上说的。
在此时的故事,奇幻的居多,动物会说话的,会有超自然存在的。符合儿童在低幼与1、2年级的心理发展状态。
5.2 少年成长故事(约四年级-六年级)
青少年成长小说其实就是“少年的圣杯故事”,只不过去除了类似《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尖尖鼠历险记》中的“童话色彩”,或是去掉了黑塞《悉达多》中的”心灵隐喻”。
而且这里的“成长故事”,“成长小说”主要是指以“少年/儿童”为主人公,以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为发生地,论述不同的主人公如何在面临问题或困境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克服困难,获得成长的故事。
例如《一百条裙子》、《寻找阿加莎》、《碎瓷片》、《绿山墙安妮》、《星期三的战争》等国际大奖小说系列... ... 最典型的是《秘密花园》、《特别的女孩撒哈拉》。
在此类故事中,无论“成长”,还是“寻找”都是暗线,都隐藏在生活细节和故事情节之中,是“含蓄地”的呼应前青春期阶段孩子的内在发展状态。
5.3 “典型的圣杯故事”(中学阶段)
这时候就开始过渡到“浪漫主义作品”,名著时期了,所面对的阅读者也开始是青年或成人了。
例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帕西法尔》... 在慢慢从从浪漫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黑塞的《悉达多》,到歌德的《浮士德》共读。
在这部分,“寻找”成为了明线,而“成长”成为了暗线。 寻找的东西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或隐喻。探索世界去冒险,也就是探索和寻找自我,最大的成长就是将自己点石成金。
这部分浪漫主义作品,与青春期孩子的内在需求相呼应,用“寻找”的故事点亮了他们对于外在世界的渴望与内在世界的认知与成长需求。
经过了这三阶段的共读和阅读训练,孩子的阅读力和文本解读力都应该足以独立阅读任何名著了,接下来就是经验的累积和不断的省察总结了。
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可以作为这个阶段的开启之作。
- 它紧扣“成长”与“寻找”两个关键词。
- 它是“故事阅读”到“深度阅读”的桥梁书,是培养阅读力和思考力的好材料;
- 它本身是名著,是经典,有足够的含金量。
接下来的几篇,会结合“共读课”的收获与心得,来解读这个故事。这个过程对读者而言,这也是“宝藏寻找之旅”。
(Shaohua@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