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公司领导喜欢效率低、爱加班的员工,却不喜欢效率高、准时
一个团队的风气,与团队领导的个人风格息息相关。题主所提问题中的现象,现实当中不仅有,而且不在少数。
一、眼见不一定为实
职场中,考量工作成效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计量”,另一种是“计时”。比如,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计件工资”的算法,也可以用“计时工资”的算法,各有优长。算“计件工资”的话,最能体现“多劳多得”,但要建立在工作任务可量化的基础上;算“计时工资”的话,可能出现“付出与收获不对等”的情况,但在工作任务没法量化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一个公司,下属部门肯定不止一个,有的部门工作可以量化,有的部门工作无法量化。可量化的,管理起来客观一些、直接一些;不可量化的,管理起来主观一些、复杂一些。题主所描述的“明明效率不高的,不加班也比较效率低的做的工作多,可是发工资的时候还是加班多的人多,并且更受领导重视”,估计应当属于“不可量化”那一类的,只能“按时分配”。这种情况下,领导以“按时分配”的思维做管理,当然只会关心你的工作时间问题,而效率问题往往会被轻视,甚至被忽略,算是一种“眼见不一定为实“的现象。
二、有时候,细节有可能比结果更重要
在体制内工作这20年,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的人干事效率很高,几乎很少加班,但经常挨批评;还有一些人的干事效率很低,几乎天天加班,领导挺喜欢的。仔细观察和分析以后,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追求高效率的人,往往忽视或者轻视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而不以效率为王的人,则可能更注重细节小节。前者属于“举重若轻”类型的,后者属于“举轻若重”类型的。就拿写文章来说,有的人几个小时就能拿出一篇高质量的东西,粗看的话没毛病,细看的话,可能从遣词造句,到错别字,到标点符号,小问题一大堆。别小看这些所谓的“小问题”,有时候它会成为领导者评价你工作用不用心、尽没尽力的“明证”,受了累,还不落好。而效率不高的人呢,可能几天才能憋出一篇文章来,但他只要他拿出来的东西,你基本可以不用操心细节问题,他肯定都反复斟酌了、处理到位了。这样的人,很容易给领导留下认真负责、办事细心、可靠可信的印象。其实,在一个以“按时分配”为原则的环境中工作,工作干的最快的,不一定是质量最高的;工作干的最慢的,也不一定就是效率最低的。打个比方,你一天干了10件事,有9件得返工,还有1件得完善,领导为这事儿劳神费力半天;另一个人呢,一天只干了1件事,让领导很满意,一点没费神。脑补一下,哪个人会更得到领导的认可和重视?
三、相比于“能力“,“态度”更容易被人所看到
干工作得有适应岗位的能力。“能力”是什么?是把事情干成、干好的基本功。那怎么体现你有能力呢?在你看来,可能是把事情干出来就行了;但在领导者看来,他要的是一个圆满的结果,至于过程,那是你的事情,他不一定关心。如此,问题就来了 ,你说你效率高,不加班也能做比别人更多的工作,那么这些工作的结果都呈现给领导了吗?领导都认可、都满意不?如果没有完美呈现,或者领导不认可、不满意,你的效率就没有转化为效果,等同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反过来说,别人效率低、爱加班,且不说工作的结果如何,至少“加班”本身这件事是有目共睹的,领导也肯定会看在眼里的,他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干工作,从“态度”这个角度来说,他肯定是胜过按时下班的人的,这是事实,明明白白摆在那儿,你找谁说理去?再假如,不加班的人干出来的工作老出现瑕疵,爱加班的人干出来的工作件件都是精品,对领导来说,他会更相信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