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李文星:我们为什么容易被骗
李文星事件,带出了很多人关于自己误入传销的回忆。
很多人把矛头指向李文星的985标签,却忽略了,他只是刚出校门,几乎是个毫无社会经验的成年“孩子”。
从各大公号底部的留言可以看出,别说应届生了,被骗的人里,绝大多数都是不缺社会阅历的人,甚至老江湖也难免栽跟头。
被骗,和年龄无关,和职业无关,甚至和智商阅历也无关。你觉得自己很难骗是吗?不要紧,骗子们,总会找到骗你的新思路。
这篇文章想用自己见证过的骗局,探讨一下,人,为什么会受骗?
要知道,骗子都是揣摩人性的高手,我们每个人可能遭遇的骗局,也不一定是传销或者致命这么严重的事,更多的可能是骗钱,中招的机会有很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7953/222523d1a34fae83.jpg)
骗钱的局,大大小小数不清。
比如,前两年火遍全国的P2P理财平台e租宝跑路事件,被骗的都是阅历丰富的有钱人。其中不乏精明的商人,不乏智商优越的职场精英,但是面对高额利息承诺,大家都纷纷丧失理智。即使有人看出这可能是庞氏骗局,却带着一些侥幸,觉得自己不会成为接盘侠,更带着快速获利的快感,根本停不下来。
被骗的人,盯着利息红了眼,骗子却盯着到手的本金红了眼。
这种场景,但凡去了解一点金融知识,就知道那份高额理财利息是不可能实现的,也不至于骗得血本无归。
但很多人被骗后不仅没有反思和补足知识,却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去年,我还遇到过一位被e租宝伤害过的CEO,因为我曾经待过互金公司,而拒绝猎头的推荐.....
这种理财事件里,被骗的原因是,贪婪 吗?
还有,逛个街就可能被骗了。
大一时,我们几个女生去逛街,因为人太多,便各自去逛,约好在家乐福超市汇合。其中两位女生,转眼就被骗了五六百块钱。
她们被超市门口推销化妆品的纠缠上,说可以免费帮她们做皮肤测试,还有赠品,不需要花钱,请她们帮忙完成业绩,去旁边的工作室填张表格就行….两个人想着,大白天的能出什么事儿,就跟着对方去测试皮肤了。
工作室的位置也不偏,在商场里边的隔间里,里面房间也很多,人也不少,她们两个更放下心来,配合对方做测试、填表。测试完了之后,麻烦来了。领她们进来的人不见了,测试人员要求她们必须买下一套护肤品,1200大洋!两个人懵了,这对于十几年前的我们来说,是一笔巨款…这时候才发现,房门紧闭,外面房间里几乎都是对方的工作人员,逃,是绝不可能的,除非会武功。
因为她们身上没带那么多现金,那时候刷卡也没那么普及,最后磨到600,一个人被扣留,另一个人被迫押着去取款,才走出贼窝。回到学校,两人惊魂未定,终于敢放声哭起来。600,对穷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款啊。
你可能会说,就在商场里,那么多人,怎么能任人宰割,怎么就逃不掉?
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一次类似事件,可以说,你还真是无能为力,真的逃不掉。
有次在大型商场,被一个人拦着检查消费小票,说商场有活动,我的消费金额满足条件,带我去服务台领奖品。看对方也是女生,还穿着商场Logo的衣服,便打消疑虑,正好要去开发票,就跟着去了。
但是对方带我走到一个很长的楼道隔间,越走越曲折,越远离人群,对方一直说马上就到了就几步路,但实际上还要走很久。如果不是她带路,一般人恐怕都不知道,商场还有这种夹层~~我当下心生警惕,扭头就跑了,故意没打招呼,怕走不掉。后来也没去证实是真是假,但我可以肯定,一旦真的走进哪个房间,都别想逃出来。
很多时候,被骗就在你我一念之差!
刚毕业那年,同样是找工作,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进了一家皮包公司。只是我比李文星幸运很多,那家公司的洗脑和骗钱对象,是企业。
当时,我刚从上家公司离职,因为没有经济压力,本想休整一个月再看机会,所以还未投简历,却接到一家公司总经理打来的电话,说我正是他们要找的合适人选。因岗位是hr,与我职业规划不符,就拒绝了。
谁知对方接下来每天都继续电话狂轰滥炸,一聊就是很久,主要blabla先把我夸一通,夸得我以为自己很牛逼,然后他再说自己公司优势,怎样怎样适合我。最终,在他的引导下,我觉得公司地点离我住处很近,想着以后不论去哪家公司,都要和hr打交道,自己做过hr也是很有好处。
于是,便去面试了。而面试的表象又一次欺骗了我。地址/办公环境/员工/公司氛围等,一切都非常正常自然,并不像骗子公司,甚至面试我的那位总经理,也是温文尔雅的气质。
我给自己设定,只待一个月就走。但是在入职不久,有一件事,对我冲击很大,让我决定早点抽身。
作为hr兼行政,我在给员工计算薪资时惊呆了,每个人底薪加提成,居然只有几百块钱,每位业务员的薪资从200—600不等。那是在南京,恐怕搬砖工都比这赚的多,乞丐都比他们有钱....
后来同事间熟络了,才知道他们都是高中毕业,未能考上大学便出来打工,却被这家公司招来做电话销售员,而销售的产品,是企业培训....那时候,企业培训比今天的个人知识付费还火爆。
后来我仔细百度,了解企业培训这件事,才发现这家公司的名字,山寨了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大名...
再后来,从那几位19岁孩子口中得知,他们得知我加入,就觉得公司挺不错,因为他们觉得本科大学生都会选择这里,应该不会差。我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成了骗子的助手。怪不得我的薪资,是公司员工里唯一正常水准的。
我很快便离开那家公司,虽然有些不太顺利。后来那几个孩子也相继离开。虽然这样的公司其实没有太坏,继续待下去我也能学到东西,也不影响薪资,但我很清楚,这样的公司不长久,待久了,会抹黑自己。
我对这件事的总结是,凡事多掌握信息再决定,要警惕无缘无故夸你的人,还有无事献殷勤许以利益(不限于金钱)的人。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一念之差,就中套了。
我一直以为,工作久了的人,会世事洞明,不容易被骗了,不料防不胜防。
旅游景点的托儿,都快和游客一样多,火车站里向你要钱救急买票的人,也是日益壮大...三线城市街边的棋局和算命先生,和几十年前一样热闹。他们还能活下去,说明这么多年过去了,傻子还是很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7953/119a4b1051487f03.jpg)
那么到了老年呢,算是足够智慧足够练达,足以识破所有骗局了吧?
并不会!
看看你小区周围,老年健康咨询公司有多少!多少老人交出自己的退休金,买大瓶小瓶吃不死但是多吃也无益的保健品....
人啊,被骗都在一念之间,而这一念,不是表象的无知和贪婪,而是轻易信任别人!
盲目相信大家集体的选择不会错,单纯相信别人只是需要你的帮助,相信对方是大公司正规企业不会胡作非为,盲从权威专家的意见...
一旦我们轻易拿出自己的信任,不论是建立在无知上的轻信,还是是建立在贪婪上的轻信,都容易被骗。
只不过幸运的是,我们没有丢性命。
那怎样反被骗?
多一些常识与思考,多看书掌握专业知识,多留意社会法制新闻,凡事多和亲朋好友商量交流,懂得运用常识常理和专业技能去做分辨,理性降低自己对凡事的信任度,基本上可以屏蔽掉绝大多数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