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简友广场

苏轼:吃货的人生巅峰

2021-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溜火车

古人,尤其是文人大多古道仙风,不乏许多忧国忧民忠君勤政的好公务人员。毕竟古代读书人实现理想的最高目的就是入阁为官,图一个功名成就。

读他们的历史大多唏嘘伤心,不免伤古怀今感慨万千。然而苏东坡是个例外。

苏东坡太有趣了。说起悲惨,他在北宋也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命运捉弄之人了,以他的大才出将入相不在话下,却被一贬再贬,而他的脚步也踏出了一幅官场沉浮的地图,密州、黄州、杭州、岭南、儋州……

可是他所到之处却给当地留下了数不清的灿烂的遗产,都是当地人的福气。

苏轼没钱吃饭,就在城东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自命“东坡居士”,发明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在黄州任职时期,带朋友翻墙出城吃禁止宰杀的牛肉。贬至杭州,一边治理西湖水,一边修苏堤,还搞起了茭白种植。后来又贬到了落后贫瘠的岭南,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美谈,甚至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仍然在儋州这个蛮荒之地传出了作为吃货的爽朗大笑——他发现了美味的生蚝,视若珍宝,不肯说与官府知道。

东坡一生都在吃,不是在吃,就是在找吃的路上。看起来乐观豁达的苏东坡,又要以多么强大的内心来排解心里的苦闷酸楚呢?他的自在宽度并非常人能想象,作为一个一心为民请命为国尽心的人,他不是不想在朝堂上大展拳脚,有一番作为,可他一身文人傲骨,名士风流,不低头不顺流,他坚定地站在新旧党中间,不偏不倚,为公为正,却成了两头的出气筒。悲哉,壮哉!

当然了苏东坡纵使穷尽心思也有实在没东西吃的时候,爽直可爱的东坡又想出了“食日光阻饿”的法子,堪称光合作用第一人,这样的入世为官,出世为民的大文豪,就是北宋文人的丰碑,也是中国文人“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风骨意义所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