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作时,会变得软弱
不爱写自己的思想,因为不愿把脑回路曝光在大庭广众下,接受审视、批判;不爱写自己的感触,因为总是跳不出道德、规则的约束,言不由衷、词不达意;不爱写作,因为写作会让我变得软弱。一名作者,如果不能主动升起敏感的感知天线,怎么能捕捉到常人无法接收的信息、情绪微小细腻的变化?所以,一旦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自知自己是危险的,因为那意味着作者卸下了铠甲,把柔软毫无装备的自己暴露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生存丛林里。
当我写作时,会变得软弱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正如音乐、绘画、书法这些艺术行为对我的感召,仿佛早就根植在基因里,从来没有花过心思去琢磨,却异常顺利地能够去理解,去达到。这也就能解释,在那个阴郁沉闷无奈的高中三年,并没有认真学过语文,语文分数却总在125分以上,作文总被作为年纪范文被老师拿去传颂,可我内心是挣扎的,老师,您知道我写的不是自己真实的感受吗?老师,您真的能理解我的隐喻吗?您真的能体验我的痛苦吗?如果都不能,我只不过就是一台考试机器,标准化地表达而已。
“风雨过去那天,悲伤就要停下来”,对那些对痛苦不敏感的人来说,这终究充其量只能是一句鸡汤。托尔斯泰那句广为流传被演绎成:世界上的幸福都是一样的,痛苦却各有各的不同。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用一句名言总结概括,却少有人拿自己甚至别人的痛苦做血淋淋的解剖,进而延展内涵、升华感受。所以,我们的大多数,只是普通人。
莫言受福克纳影响,建造了一个“高密”,于我而言,是有启发意义的,可是我不能,尚不能。。。多年来为了适应这个凡俗的社会,早已收起天线,穿上战袍,书籍从未系统阅读,缺少健康地输入,自我又麻木随波逐流,怎么可能创意地输出?更何况,一旦开始输出,意味着在内心要退出世俗的竞争与适应,回归解甲的自我,柔软地感知酸甜苦辣,一切后果自负,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与选择,你是否承受得起?
我就是太认真,认真我就会软弱,认真我就输了。
当我写作时,会变得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