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三第一次跟领导见面,却轻而易举加上了微信,看《县委大院》的处世
齐帆齐微课
去年底热播的《县委大院》,胡歌不愧为大伽,连电影里的名字都带有他名字里的“歌”字,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呢,不得而知,实话说剧里那个梅晓歌的名字挺好听呀。
胡歌在剧中演了一个真实的、鲜活的、立体的县委书记,梅晓歌是很理想化的一个领导,他对百姓没脾气,跟干部相处融洽,还懂得听意见,他跟艾鲜枝县长绝配搭档,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让光明县走上了光明大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01288/64ee7c271a4b4a63.png)
话说梅晓歌新官上任的第一天,就被两个人推荐了一个叫郑三的商人给他认识。两个推荐人一个是身边的助手范主任,另一个是马市长,就是那个是光明县上上面一任的县委书记,以前叫马书记,现在升迁为了马市长。
范主任告诉梅书记说县里有个企业家叫郑三,是负责拆迁和做商业计划的,有些对接的工作需要跟梅书记汇报一下。
梅书记早就知道郑三是县里的台柱子,企业新能量集团的老大嘛,用不着范主任告诉他郑三很重要,是个啥啥税收大户,人家心知肚明着呢,因为老领导前马书记现马市长早就知会了他。
可见能被范主任如此向领导推荐的郑三,当然得是个八面玲珑的商人,要不也不值得范主任引荐,马市长也提前打招呼的。说来说去这个人很重要,是得见见,但不是现在,梅书记满口答应,顺便打了个太极:“可以!回头找个时机。”
但这个时机却由不得他梅书记把握,反而是他郑三说了算,你看看范主任怎么说的:“他(郑三)现在正好在咱们大院里,他想看你时间方便不方便?”
言下之意,郑三不但要见新官上任的梅书记,而且立刻马上就得见。梅书记您不是现在在回县委大院的路上吗,我郑三可有千里眼,正在院里候着呢。
当然,这一切都是范主任的功德,一路上给郑三通风报信的除了他还能有谁,堂堂县委办公室主任,能这么鞠躬尽瘁为郑三办事的,可见郑三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听到范主任这么一说,梅书记便笑了,自己初来乍到,范主任可是他的左臂右膀,都说到这份上了,那太极赶紧收收不打了,既然早晚都要见面,那不如顺水推舟,给身边的助手一个人情,官场里的道道嘛,梅书记便说:“既然都这么正好了,还有什么不方便的?”
接着范主任就粉墨登场了。他首先给书记送了个大礼:一份协议,就是招商引资新项目意向的协议。
开头也看到了,梅书记上任的时候,车子就绕着九原县的远路过来的, 为什么舍近求远走九原县呢,因为人家九原县有钱,修的路好走,这可比自家光明县的烂路快多了。
光明县大企业在停工整顿,正是财政困难的时候,有这么一份见面礼可真是令人喜出望外呀。在郑三进办公室之前,协议不早不晚地摆在了梅书记的桌前,梅书记看完了摆在桌上的这份协议。
前面有人帮郑三引路做铺垫,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呀,这当然还是范主任的大功劳。郑三一进办公室,两人就有话题了,梅书记说:“我刚到就收到一份大礼,雪中送炭,谢谢你。”
瞧瞧商海官场里摸爬滚打的郑三是怎么回答的:“我哪有那个本事吗?那都是顺水推舟,沾光的事,你说是投资,那其实就是投人,这个钛钢集团知道梅县长您以前的口碑,都是抢着要来,推都推不掉的。”
郑三说是顺水推舟,而且还沾着光呢,这就奇了怪了,人家梅书记才刚刚知道这件事情,功劳却成了他的,这拍马屁也拍得太露骨了吧?
可不管真假与否,不管你信与信否,这样的漂亮话换谁谁都爱听,你敢说你不爱听?这就叫懂事你知不知道。
领导对他的大礼很满意,这当然都是在郑三老总意料之中的。一起看过来,郑三后面说得更漂亮了:“我就是个中间人,都是县长您的魅力大!而我郑三,就是跟着英明神武的您,沾沾光而已。”
又是一个沾光,那梅书记也是见面的人,手头上没两把刷子还能当上县委书记,好吧,我魅力这么大就这么着吧,既然说得这么好,那我也顺手推舟赶紧把这件大事落实了去,郑三你给个准话:“媒婆,我刚才看了,框架没什么问题。新娘子什么时候嫁过来?”
“协议随时可以签,就看县长您是想这个月还是下个月初,对方听咱们的。”郑三既然项目给了,时间当然也要给,那可不,把整个项目的祖孙七八代的活都安排得妥妥贴贴的。当然也自然而然推出了另一个刚需人物:杨总!
跟着胡歌的镜头,我们总能邂逅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句句都暗藏玄机,经典语录层出不穷,好好体会这里面蕴含的诸多处世智慧。
梅书记说:“你跟杨总关系不错是吧?”言下之意当然需要了解郑三和杨总的真实关系,是亲戚呢,是同学呢,还是酒肉朋友?
“业务往来十几二十年了,不是朋友也成朋友了,”郑三的言下之意:书记您放心,我们业务来往的正当朋友,不是什么狐朋狗友。
杨总又瞄准时间套了个近乎:杨总高中三年,就是在九原县读的,是在九原一中。
九原一中是梅书记的高中母校,可是,高中母校那么多同学,学校也办了那么多年,姓杨的也多了去了,话说我认识吗?梅书记心里嘀咕着,笑问:“哦,是吗?他(杨总)哪一届啊?”
郑三说告诉梅书记杨总是72年的,杨总读高三时梅书记读高一,人家对您梅书记的印象可深刻着呢?
好吧,同时在校一年,勉强算得上校友,但我根本不认识什么杨总,你郑三就吹吧,我们从来没有过什么交集,深刻啥呢?梅书记又问了:“呵,他怎么就能记得我呢?”
“您每天晨跑吧,风雨无阻的,这全校都出了名的。”一语中的,有句名言怎么说来的,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片中一开头就演了梅书记晨跑的镜头,而且这晨跑的习惯,到现在都没改变。领导这么有名的爱好,他郑三如果看不到,那就不叫郑三了。
这样说来,一切都妥了,又是口碑又是校友啥的,梅书记发话了:正式签协议的时候,把杨总请过来,跟他好好叙叙旧。
郑三正中下怀,马上承诺我组织我组织,连饭馆都找好了,厨子是九原县的,梅书记的家乡口味呢。
事办妥了,饭局也约好了,见领导的任务圆满完成,好吧,握手道个别,还有最后一道程序:“县长,方便的话能加您个微信吗?”
谈得这和以热乎,人家县长能拒绝吗?走出房门的郑三,立马就给县长发了一条消息,而这条信息的内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梅县长精神俊郎,谦谦君子,掌舵光明,百姓之幸。翘首以待县长莅临东亚星集团指导工作。”
还特地加上自己的署名,名字很重要,必须加深领导对自己的印象。
然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梅书记不是现在还在跑吗,给书记买双跑鞋那是必须的,一个电话秘书打过去:“赶紧地,买双跑鞋,42,哦,不不,43,哎呀你4243都来一双。”
这郑三行走江湖几十年,阅人无数,梅书记的脚不是42就是43,八九不离十,买两双准有一双合脚,如此的眼力见和反应速度,如此的执行力,和脸皮的厚度,郑三要是混得不好,恐怕就没几个人能混得好了。
影视里放的和现实不一样吗,现实还更丰富,什么人都有,和什么人谈什么事都要随时变通,老话说得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很多人情世故只要是做生意都明白,怎么做还真得好好学学,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