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去哪里了
百里浪凤/作
当今大多数的城市里,再难瞧见数年前被灰色的阴霾晕染的天空,但也正是这一切改变的伊始——所谓禁放烟花爆竹,悄悄地,年三十当夜烟花爆竹齐鸣的那些岁月里的年味渐渐淡了。
模糊的印象里,上一次亲眼目睹烟花嗖嗖窜向星空、啪一声——似千朵各色玫瑰绽开,红的、粉的、绿的、黄的……,那还是只有十一二岁的时候,小小的我总爱看老爸谨慎地用手捂着打火机蹲下来点燃导火线,随之马上起身向妈妈和我这跑来的样子,他也许是爱逗我开心,每次都表现得慌张得很,我也每次都会被他滑稽的言行逗得前仰后合,一边大笑着一边鼓掌,又一边等待导火线燃至尽头紧接着一团火球窜上天空的那一刻,谁知道,那一年迎财神当夜是我最后一次看烟花,也可以说,是我最后一次感受到过年的气氛。
也许有人不认同我的想法,谁说年味一定是要放烟花爆竹的?难道全家人欢聚一堂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就没有年味了吗?其实也有,但是中秋上元这样的传统佳节也应是如此,这样一对比,除夕夜不经意间就降了一个档次。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应该是再隆重不过的了吧!回忆起儿时那些个“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情景,仍然是历历在目。
有时候会觉得很感慨,难道真的一定要失去些什么才能得到什么吗?我常仰望着蓝天和白云,夕阳和晚霞思索着这个问题……至少这四样东西在几年前确实是很难看到的,也确确实实是由于禁放烟花爆竹,牺牲了那些一零后和二零后孩子们从未体验过的真正意义上的年味才能让现今城市中的人们呼吸到新鲜空气,欣赏到柔美的夜景,但是我的心里总归有一些说不出的遗憾和酸楚。
还记得一五年还是一六年那阵坐飞机飞回上海,以下所叙述的真不算夸张:飞机落地的时候你才发现飞机落地了(这看起来是一句废话)——否则落地前一秒你可能还以为飞机没有穿过云层,因为窗外雾蒙蒙一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下飞机的时候都没有佩戴口罩的习惯……真是有点后怕了,担心自己的肺会不会因为那时严重的雾霾而受到影响。
最近几年,排除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已经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多亏是政府的很多措施诸如减少碳排放亦或是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使得减少了诸多导致空气污染的因素,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正是新冠病毒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口罩已经成为了和手机一样的出行必备品。
然而,言归正传,假如现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一位没有在年三十当夜看到过烟花爆竹的一零后或者二零后的城市中的小朋友(当然不会是二零后,两岁应该并不认识几个字),我只想对你说,孩子,你恰好错过了最浓郁的年味,其实这个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已然传承了几千年,从古至今的人们在这个夜晚会通过燃放烟花和爆竹祈求未来的一年里平安喜乐,健康幸福,驱赶那个叫除夕的年兽,表达对新年的期望。当然,假如你是一位在年三十当夜见到过烂漫的烟花,听到过爆竹喧天,感受到过热闹的年味的年轻人亦或是中年人又或是老人,便让我们共同憧憬着某一天还能再与孩童们一起享受着那股一年一度的、有各式各样的年味气息氤氲着的“新年”吧。
当然,在禁放烟花爆竹的现象背后,也许另有原因,当你想到大年三十那晚,有些家庭会因为用火不慎导致房屋着火而妻离子散,消防员们随时待命,外科医生们也要随时做好上手术台的准备,警察们仍然要坚守在岗位上保证我们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有序……取消掉这些固有的传统习俗也是有道理的,作为寻常百姓都应该体谅与理解。
不过话说回来,这年头年味可真是淡了,除夕夜再没有人会等到12点钟冲出门外看烟花绽开,也不再会有大年初四迎财神这一说,吃完了年夜饭,看完了春晚,就算是新的一年来了,后面几天该如何过日子就如何过日子,打心底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是这样的,年味渐渐淡了,西方节日却深深映入中国年轻人们的眼帘,奢侈品牌为了在圣诞节吸引顾客而花费重金制作将近十米高的网红圣诞树来点缀一个西方的节日,却很少有品牌会愿意花点钱制作一个专属的灯笼来装饰中国最隆重的春节……
我想,假设有一种可能,只是一个假设,比如能够有这样一个规定:每年除夕夜和大年初四迎财神当晚允许城市内燃放烟花爆竹,其它时间段都仍然禁止燃放烟花,我想,这样既能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到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而从中收获喜悦,又能让年味充斥着全国每一个角落,或许这样的春节才算圆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