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读书笔记07:《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奥】A·阿德勒
由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因为他们身体弱小,必须仰赖成人生活,而且一举一动都受成人控制。当儿童们利用自卑感逃避他们能够做的事情的借口时,他们变会发展出神经病的倾向。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构成“自卑情结”。自卑感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一、生活的意义
人类中单纯的事物,也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经过解释后之物,是用我们赋予的意义来感受它。
生活中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于:职业、社会和性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做出反应时,都明白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所有真正生活意义的标志是:它们都是共同的意义-是别人能够分享的意义,也是能被别人认定为有效的意义。
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奉献,对别人发生兴趣和互相合作。利用“意义”以及它们对人类行为及人类未来之影响等事情的了解,来增进人类的幸福。
意义不是被环境被决定的,我们以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了我们自己。儿童时期很容易孕育出严重的错误情境,身体器官缺陷的儿童会因为同伴的怜悯、揶揄或逃避,而更加自卑,这些环境使他们转身自己、丧失在社会中扮演有用角色的希望,认为被世界侮辱;经常在赋予生活意义中造成错误的情境,是把儿童娇纵坏的情境,被娇宠的儿童会期待别人把他的愿意当法律看待,当进入不是以他为中心的情境时,会觉得世界亏待了他,遇困难会乞求别人,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很可能成为社会中最危险的一群人;被忽视的儿童所处的情境也容易造成错误,这样的儿童不知爱与合作为何物,建立 了一种没有把这些友善力量考虑在内的生活解释,面临生活问题时,低估自己应付问题的能力和旁人的帮助及善意。
儿童应该被鼓励及训练以合作之道;在日常工作及平常游戏中,在同龄儿童之间,找出自己的行为方式。对合作的任何妨碍都会导致最严重的后果。比如儿童对功课有兴趣,认为这样能换来老师的恩宠,只愿意听取对自己有利的事物,当成年后感觉社会对他的不利会越明显,毛病开始发生,不再为责任感和独立性而训练自己,本身也不足以应付任何生活的考验了。
二、心灵与肉体
心灵和肉体是不可分割整体的两部分,彼此互相合作。
心灵参加控制环境的工作,以使肉体受到保护,而免于虚弱、疾病和死亡,并避开灾害、意外及功能的损伤。
不能配合环境,而且也无法满足环境要求的身体,通常都会被心灵当做是一种负担。
只要决心对团体有所贡献而兴趣又不集中于自己身上的儿童,才能成功地学会补偿其缺憾之道。总想避开困难的儿童,必将继续落于他人之后。
身体的整个形状和发展不仅受心灵的影响,而且可反映出心灵的错误和缺点,许多肉体的表现只是心灵无法找出补偿其困难的正确方法所造成的结果而已。比如:生命最开始的四五年之间,内分泌腺本身就会受到心灵的影响;整个外在环境也会不断影响腺体。还有一种就是身体短暂的表现,不是固定的气质。比如脸色变红或者转白时,血液循环必然已经受到影响;害怕时全身发抖;紧张时必然依照某种试作出动作,像拍桌、咬唇等。
生活的样式和其对应的情绪倾向,会不停地对身体发展施以影响,假使儿童很早就固定下他的生活样式,而我们有足够经验,就能预见他以后生活中的表现。
三、自卑感和优越感
当个人面对一个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表示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
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是遮掩问题或摒开不谈。面临困难时最退缩表现就是自杀,而且死者常把死亡责任归于某一个人。
优越感被具体化后,生活的样式会朝优越感靠近,觉得做什么都是完全正确的。比如:功课不好的小孩被老师关注,目标是吸引注意,目标不变,行为方式就很难改变。
目标一改变,心灵的习惯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变,不会再用旧有的习惯和态度,适用于他的新目标的态度,会取代它们的地位。 比如:儿童时觉得恋爱是一种软弱的象征,成人时就会躲开爱情的相互依赖关系,来追求优越感。
四、早期的记忆
在所有心灵现象中,最能显露其中秘密的,是个人的记忆。记忆绝不会出自偶然,是从无可计数中的印象中,选出来记忆的,是他的处境重要性之物。
早期的回忆非常重要,首先他们显示出生活样式的根源,及其最简单的表现方式,记忆正确与否没什么关系,最大的价值代表了个人的判断。
五、梦
梦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一部分,假使对梦有什么期待,便可以准确的看出梦的目的。
人们从记忆中选出的只是能够支持他优越感目标的事件,在梦的构成中,也是这样。
弗洛伊德强调:“梦主要是由隐喻和符号构造而成的”。隐喻和符号可以是荒谬无稽的,能把不同的意义联结起来,同一个东西可以说出两件事情来,可以不合逻辑。如果照常识来看问题,不接受梦的启示,就不能再欺骗我们。
六、家庭的影响
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不应该过分强调,过分强调一个问题,其他问题都会受到忽视。比如:过份关注孩子,易造成溺爱。必须对孩子,伴侣,以及围绕着她的整个社会生活,这三种联系给予相等的注意。
孩子很快就能熟练找出哪种方法最能有效吸引母亲的注意力。比如:被宠坏的孩子害怕单独被留下,其实害怕的不是黑暗,而是利用害怕让母亲跟他们更接近。心理学中,不关心找出害怕的原因,而是分辨出它们的目的。
家庭中,父亲的地位和母亲的地位同等重要。他的影响比较晚才发生。父母之间如果合作不良,孩子也无法学会如何合作;儿童对婚姻和异性伴侣的最初概念,也是从父母的婚姻中得来的。父亲要证明他自己对妻子、对孩子,以及社会都是一个好担当,以良好的方式应付生活中的职业、友谊和爱情。
一个家庭中,父亲和母亲都不应在家中占有太杰出的位置,孩子们之间也是如此。孩子们总想独占照顾和关怀,如果在次子出生之前,学会合作之道,便不会遭受伤害,并模仿着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妹。
七、学校的影响
在学校受嘲讽的孩子会避开学校,设法向新的情境发展;顽劣难管的学生,大多是把学校视为令人不快的场所。如果老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就必须先了解学生以前的兴趣是什么,并设法使他相信:他在这种兴趣上能成功。
当孩子开始上学时,他们对竞争的准备便高于对合作的准备。孩子们的目标不会是奉献和施舍,而是夺取能供自己享用之物。
孩子们最常犯的错误是相信他们再也无法进步了。看着别人遥遥领先,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追及。假使一个孩子对这种看法非常固执,他会把它转移到以后的生活环境中。即使在成年后,也会算计他和地位和别人之间的距离。假使教师自己相信发展有固定限制,那么他便无法成功除去儿童为他自己的发展所订下的限制。把学生依优劣程度编入不同班级的制度,就易犯此错误。
有些孩子在受到嘉奖或赞赏时,才肯工作。被宠惯的孩子,只有老师额外关注时,才在学校功课表现上特别优越。假使失掉了特别的关怀,麻烦就来了。除非有观众,否则无法获得进展;如果没人注意,兴趣就随之而止。
有些孩子,决心要成为众人注意的中心,如果不能如愿,就恶作剧,扰乱班上秩序,带坏其他孩子,责备和惩罚都改变不了他。
老师要清楚了解孩子们心灵,纠正他们的错误。
八、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不懂用什么途径来应付生活问题,易走上犯罪生涯;如果活动程度较少,易得精神方面疾病。
被宠惯的孩子,习惯于要别人服侍,成人的责任是一种重担,责怪生活欺骗了他们,害他们失败。
受人轻视的孩子,因为和同伴的接触增加,开始希望被人欣赏,把别人的欣赏当做自己价值的唯一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过分重视性关系,并加以渲染,希望证明自己长大了。父母此时不要给孩子身体上的刺激,比如搂抱;不要供给不必要和不合宜的性知识,比如等孩子好奇想知道时再告诉;父母在孩子面前避免过分亲密表现,比如不要和孩子睡一个房间。
九、犯罪及其预防
罪犯和问题儿童、神经病者、精神患者、自杀者、酗酒者等人所表现出的失败,都属于同一种类。他们全部是在处理生活问题上失败了,特别是在一个令人注意的固定点上,就是每个人都缺乏社会兴趣。
罪犯可以分为两类:一种人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所谓的同胞之爱,对它也完全没有经验;另一种是被宠坏的孩子。
严刑峻罚不生效,主要是因为很多罪犯把他视为挑战,还有许多罪犯不爱自己的生命。
补救方法就是找出罪犯在儿童时期的经历。他们有孩童时期对发展兴趣发生了阻碍,他们缺乏合作精神,缺乏对别人以及人类幸福的兴趣。
要训练孩子使之具有适当的合作能力,发展他对别人的兴趣爱好。犯罪的数目就会大量减少。
十、职业
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她子女职业兴趣发展的人。在生命最初四五年间所受的训练和努力,对孩子在成年后生活中的活动范围有决定性的影响。
职业训练是由学校完成的,增加对职业的注意,并训练技能。
从小培训孩子的职业兴趣,如果小时候就决定了,发展就会简单的多。
职业的目的不是赚钱,要遵循能贡献于人类多少。
十一、人及其同伴
图腾和祭祀都是为了增加人类的合作。
爱你的邻居,使人类增加对同类的兴趣。
缺乏社会兴趣,易造成“犯罪性疏忽”。
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友谊,和外界保持良好而亲密的友谊关系。
十二、爱情与婚姻
合作是婚姻的首要条件。
婚姻的基础:双方很诚意的奉献出自己,才会有公平感;努力让对方的生活安适和富裕,才会有安全感。这样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自己被需要。
两个人中如果有一个想要统治对方,强迫对方服从,就不能愉快在一起生活,没有人能够心平气和地忍受卑下的地位。伴侣必须是平等的,在平等时,才能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
儿童发展的早期,形成爱情和婚姻的期望。当儿童对异性有兴趣时,不应嘲弄,应该把它当做爱情和婚姻的一个步骤。
友谊是婚姻的准备,在友谊中,学会如何推心置腹,如何体会到别人的心情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