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廷芳||在《译文自选集》 中的自序7:成功翻译者需要全方位的能
他是当代著名的德语文学学者,也是最早把卡夫卡译介到中国的翻译家和研究者。他的译文文词精准,语言优美,精彩传神地传达了原作神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个人一生往往只开发了自己全部潜能的10%,其余都被惰性本能埋没掉了!“人一生中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你敢于认真对付,困难是知趣的,它知道退却;但你若在第一次就后退,困难还会步步紧逼。”——叶廷芳
如果你喜欢卡夫卡,叶廷芳先生的译本是一定要看的。今天继续分享叶先生在其《译文自选集》 中的自序,从中可以学到他对翻译工作的认识以及对卡夫卡诸多作品的独到领悟。
自序7-1
翻译工作看起来容易, 实际上是很难的: 不仅要有外文的扎实功底, 还要有母语的过硬功夫。
我和治学严肃的同行都有这一看法: 掌握一门外语没有十年八年的苦功夫是不行的! 就说从小就开始学习、一生都在运用的汉语吧, 至今我的案头仍离不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学会电脑后才知道: 曾经有那么多的字被我读错了! 外文有没有类似情况呢? 肯定更甚, 只是没有认真检查而已!
翻译的对象莫测高深, 天文地理随时都会遇到。要成为一名成熟的译者, 尽可能储备丰富的知识和词汇是必不可少的! 不然, 就有可能把国际知名的布莱希特, 译成谁也不知的布洛赫特, 等等, 令人啼笑皆非! 或者译文充满陈词滥调, 读来乏味不堪。
翻译现代文学, 还得注意流派的归属, 务必弄清每个流派的审美范畴和艺术表现特征。 不然容易望文生义, 从而导致词不达意。
我在《世界文学》当编辑时, 曾请一位外文很好的同行翻译一篇表现主义名家的理论性文章。校对时, 改得一片红! 是外文水平问题吗? 显然不是; 是文学功底欠缺, 具体说, 对现代主义文学太陌生。
再以卡夫卡为例, 初读他的《城堡》, 真是不得不耐着性子: 洋洋23万字说来说去无非是K进不了城堡。不久听本单位的基建处主任回答大家的埋怨: 为什么款拨下来了, 楼却迟迟不见? 他说: 你以为有了钱马上就能建房子吗? 你可知道, 建一所房子, 我的申请书上得盖满72个图章才能开工呢!
我一听内心无比震撼。联系平时常听到的“办件事跑断腿”的哀叹, 我立刻从心底呼喊出: “啊,伟大的存在主义, 你太理解人类的生存处境了! 啊,伟大的《城堡》, 你把全人类的生存感受都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