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摄影散文

除了醉翁亭,安徽滁州这个地方也值得一去

2022-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柳亦刀

声明:图文均为2017年7月31日于滁州琅琊寺原创


来到滁州已有多日,山是好山,水是好水,所以这里总能引来很多名人雅士前来题咏,留下了琅琊石刻的国宝级文物。而我此行的工作就与这些石刻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景区不断开发,琅琊山已经从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款款走出,不用修辞,以更加亲近的状态跃然于眼前,如今已经成为滁州市民空闲时刻休闲健身的绝佳场所。清晨从东门沿着青石铺成的琅琊古道开始,路上络绎不断的是晨跑的市民,他们擦着汗或慢悠悠,或急匆匆地从身边跑过,踩着摇曳的初阳,在一片山水之间开启充满能量的一天。

人一进入山林就变成了鸟,所以在山林里不时就会传来阵阵歌声。每天八点半之前,我们会准时来到深秀湖畔蔚然亭的旁边,常会遇到一位踏歌而过的老大爷。他总是光着膀子,头上搭着汗巾,一把路边捡来的枯树干成了手中的拐杖,乐呵呵的唱着,悠悠然地走着,即使转过了山路的好几个转弯,隔着老远还能听到他的歌声。我们虽然听不懂唱词的内容,可那种浑厚婉转的唱腔和着风吹山林的声音再附以清脆的鸟鸣声,闭上眼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物阜民丰的北宋,山路上“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熙熙攘攘的古道上官民同乐,虽不见“太守宴酣之乐”,却也自得这山水之间的趣味。

滁州琅琊古寺山门 从蔚然亭方向看湖中亭与桥 深秀湖畔阁楼上拍到的蚂蚱 进入琅琊寺山门后,一位僧人在院中散步

偶尔身后的深秀湖中会传来一阵动响,回头望时只见尺把长的大鱼猛的跃出水面,出水不高但很快又落入湖中,一眨眼的功夫又在别处再次飞起。湖中润心亭连接的九曲石桥和拱桥把湖面一分为二,湖面上的倒影迅速被水浪敲碎,并随着荡漾的涟漪穿过拱桥下的水面继续向另一边渲染过去,久久才能恢复,平静如玉。

歇足了劲,就继续向山林更深入走去,温度也随着山势的抬高而逐渐变得凉爽起来。琅琊山石道逆着山涧溪水的流向蜿蜒向高处伸展,铺陈数公里后在一处开阔的路口处停下了脚步。抬起头,一座山门挺立在眼前的一处高台上,遥遥望去,“琅琊古寺”四个大字清晰可见。

山门下的台阶相对平缓,初次到此的人会不以为然,一鼓作气向上冲去。待筋疲力竭之后才发现这里的山门只是古寺迎客时最委婉的一处,踩着一段石刻莲花小道继续前行,面前的百十级台阶巍然排列在前方,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一百零八级石阶之上,琅琊寺天王殿殿门 琅琊寺的另一处山门,寺工从门口走过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名刹古寺总藏在高山密林深处,我想除了汲取山林的灵秀之气之外,通往高山的石阶就像是寺庙众佛的第一道护法。信徒在拾阶而上的时候,身上的傲气,戾气和杂念通通被陡峭的台阶从脚下收走。一百零八级石阶的尽头,有天王殿内的弥勒佛端坐门口笑脸相迎,精疲力竭的人们便心悦诚服地匍匐在此,接受佛法的洗礼。

热汗淋漓漫出,不消片刻衣服就湿成一片,然后再慢慢蒸腾干结。这个时候最惬意的莫过于能有一阵山风绕着身体拂过,飘乎中深吸一口气,体内的疲惫和燥热全部被抽走,躯体也如同清风一般透彻空灵了。此时感觉刚刚好,天王殿中四大天王和韦陀菩萨的佛光普照,我们虔诚的进入正院,把其他的俗世纷争、妖魔鬼怪全都挡在外头。

明月桥横卧在殿前的放生池上,桥面不长弧度也不大,像是拱着腰跪在大雄宝殿前祈祷的僧人。因而上香的人不能直接走到殿中,需上桥再下桥,在这一起一落之中体悟人生的道理。

天王殿后殿的飞檐

明月观在明月桥的北侧,传说此楼可观明月,故得此名,至于是否如此早已无从考证,现在已经成了商店。楼檐下是一道长廊,长廊边的鹅颈雕栏优雅婉转,宛若千手观音的玉臂,可供有人小憩。白天坐在这里虽不能仰观明月,目光却可以跃过大殿的飞檐望见南天门的郁郁葱葱。坐在长廊的椅子上,可以看到外墙上留有的碑刻题词,多数已经无法辨认,从模糊的字迹中约摸着可以了解古寺的沿革建制。

大雄宝殿前的香火缭绕,时有罄声传来,剥开深山的幽静,随风飘向远方。殿内的众佛端庄肃穆,以不变的姿态洞察千变万化的人心。香客们带着形形色色的目的来到于此向佛许愿,佛却不语。静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佛知道你的心思,你却不知道佛是否应了你的心思。虽然磕过了头,敬过了香,很多事回过头还是得自己尽力。佛法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沉静之后的顿悟,就像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冥想得道一样,古寺正是人顿悟的“菩提树”。

山势从大雄宝殿开始逐渐收紧,殿后的藏经阁与下面的大殿落差就有五六米,而所有的建筑是从此处起变得古朴清素,青瓦白墙隔出一处精巧安逸的小院,两边开有小门可分别通往祗园和雪鸿洞。从雪鸿洞饶过药师殿优异铁门可到后山,我们正是走此路线前往后山开始施工作业。

天王殿后院内的香炉 大雄宝殿殿后的藏经阁 藏经阁下,大雄宝殿后的小院

有明月则必有清风,一座年久失修的清风亭端坐在树林之中,琅琊山摩崖石刻群就从此处摆好了阵势,百年之后再次迎来世人的瞻仰临摹。

琅琊寺后山上的清风亭及周边石刻 清风亭一侧的某处摩崖石刻 果圆和尚塔墓

真正有灵气的地方正是人为干预最少的地方,山下的琅琊古寺开发相对较久,多少让人觉得少了些秀气。而后山的风景就大不一样了,碑刻虽然也是人为凿刻,但经过百余年的风雨侵蚀早已和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大自然最擅长将人类丢弃的地方收回。至于时刻的年代和内容,辨认起来难度很大,此处我便不再详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