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析霜现象——以苍术为例
1.中药的“起霜”现象
某些药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可在其表面析出化学成分结晶。普遍认为,能够产生这样特殊析霜现象的饮片都是质量优良的道地药材。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27332/7007802d223eaba3.jpg)
常见具有析霜现象的药材有:五味子、牡丹皮、苍术、厚朴、白鲜皮、柿霜和西瓜霜等。
从历史源流来看,五味子的析霜现象发现最早,首载于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柿霜是通过人工促进“析霜”,西瓜霜则通过人工制霜或机械制霜。
2.苍术简介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27332/aa5a8d9f76c01371.jpg)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省,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27332/7ab609359937143a.jpg)
北苍术横断面:显亮蓝色荧光
茅苍术横断面:不显示荧光
3.茅苍术的起霜现象
茅苍术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的须根,顶端具茎痕或残留的茎基。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27332/6fc99ef9a082915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27332/dca2958c214777b5.jpg)
茅苍术折断后放置会析出白色微细针状晶体,其中的化学成分普遍认为主要是苍术醇。“起霜”后的茅苍术看起来形似长毛或霉变,但这是地道药材的表现,说明其质量较佳,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
茅苍术容易“起霜”,而北苍术难以“起霜”,但二者都有苍术醇的成分,思考可能是由于各种成分含量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有资料表明,当苍术中挥发油含量大于百分之三时,苍术都易于析出针状结晶。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27332/7a079bcf08c08e52.jpg)
茅苍术的起霜可能是因为油室里的挥发油中某些成分易于升华与凝华,因此就会在表面产生结晶。因此当温度变化较大时,例如放置一夜之后,便更利于起霜。而当放置久之后,断面便不易再起霜。同时,环境湿度等与光照都有可能对起霜造成影响。
3.茅苍术的起霜与霉变的鉴别:
茅苍术四季皆可起霜,春夏较秋冬厚。其霜是茅苍术饮片暴露存放略久,因挥发油中的苍术醇析出一种毛状结晶,尚可供药用。苍术霉变多在夏季霉雨季节,是因苍术贮存不当发霉变质而长毛,不可供药用。
起霜时,饮片生有白毛,手搓易去,饮片质脆硬,颜色黄白色或灰白色,有“朱砂点’,香气较浓,味辛苦.茅苍术长毛者以药斗显露之为甚,并均为白毛。
霉变时,饮片手搓有粘湿感,饮片质地变软,颜色变深或因霉变程度不同而改变,气微香,甚至有霉烂气,味苦涩。苍术霉变药斗中下层为重,霉变的毛呈白色、黄白色或黄绿色(与霉变程度有关)。
理化鉴别:取正丁醇少许放入小烧杯中(以能浸没药材为度),用镊子镊取苍术饮片放入正丁醇中,随即取出,稍许,正丁醇挥干,起霜的饮片表面毛状物褪去,霉变的饮片则不会。
这种方法可能是基于“霜”中挥发油的溶解度。
参考文献:
[1] 于大庆,查良平,彭华胜. 药材“析霜”现象的发现历史[A]. 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暨2017年江苏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2017:6.
[2] 王国庆,郑萍,王爱华.茅苍术起霜与霉变的简易鉴别[J].基层中药杂志,1992(02):12.
[3] 毕.霜苍术与霉苍术简易分辨法[J].基层中药杂志,199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