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對聯:13.求生淨土
佛門對聯:13.求生淨土
念佛法門,普攝群機,上上根不能踰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念佛法門,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當生成就,往生必得三不退,實為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為論判。近代淨空法師指出: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莫懷疑、莫夾雜、莫間斷,盡此一生,必生淨土。
近代印光大師指出: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念佛法門,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煩惑斷盡,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願真切,即可高登九蓮。如《蓮宗寶鑑‧卷六》所述:「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淨土往生,似風帆行於順水。」
明‧幽谿傳燈法師說:「現前一念之心,便是未來淨土之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無生而生,生而無生。於無可念中,熾然而念;於無生中,熾然求生。」淨心而淨土斯成,往生而無生自達。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明‧蕅益智旭大師在《彌陀要解》提到:「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又於《靈峰宗論》中指出:「非淨非穢,般若之體;知淨知穢,般若之照;取淨捨穢,般若之用。是故不以般若為導,能生淨土者,未之有也;不以淨土為歸,可稱般若者,未之聞也。」
13.1
一心念佛,生安樂國;
五蘊觀空,入解脫門。
近代觀世心撰。
安樂國:指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
13.2
一念回光,化愛河而成淨土;
六根返本,變苦海以作蓮池。
四川新都寶光寺念佛堂,廣東揭陽吉祥寺,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及台灣南投縣埔里中台禪寺彌陀殿有此聯。清‧譚浚之撰。
13.2.1
一念回光,變濁世而成淨土;
六塵不染,化愛河以現蓮池。
近代茗山法師撰,摘自《茗山長老日記》。
濁世:指五濁惡世,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13.3
一門入後門門入;
初步迷時步步迷。
摘自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淨土因何獨指西,要令心念有歸栖。一門入後門門入,初步迷時步步迷。直就下凡階上聖,不離煩惱證菩提。蓮華勝友應相待,何日歸來手共攜。」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
13.4
了君大事唯修淨;
暢佛本懷在往生。
近代印光大師撰,摘自《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13.5
入佛已遲,蓮品但求登下下;
做人最苦,塵心那復賸些些。
清‧程宇光撰,摘自《卍續藏78冊1552:修西聞見錄‧卷三》。
蓮品:根據《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為九種蓮品。
下下:下品下生。
13.6
十念功成,托妙品以化生,頓超十二因緣外;
三祇願大,悟真空而見佛,徧入三千世界中。
清‧卍蓮曉柔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96:淨土證心集‧卷中》。
13.7
三教同源,統儒釋道,俱堪念佛;
一心歸命,具信願行,盡可往生。
清‧卍蓮曉柔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96:淨土證心集‧卷中》。
三教:佛教、儒教、道教。
13.8
三業相應,往生有分;
六根都攝,見佛無難。
浙江普陀山紫竹林庵念佛堂有此聯。近代印光大師撰,參閱《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三業:身業、口業、意業。
13.9
六方佛出廣長舌;
三界人歸安樂家。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上聯取材於《阿彌陀經》:六方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六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
安樂家:指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
13.10
生本無生生四土;
見猶離見見三身。
江西南昌天寧古寺大雄寶殿有此聯。出自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若執往生為妄想,豈言住此便成真。東西不著尤非理,淨穢雙忘亦是塵。生本無生生四土,見猶離見見三身。須知真妄原同體,迷悟由來總在人。」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
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
13.11
竹筏橫波登彼岸;
溪湍直渡向西天。
台灣台南市南區竹溪寺有此聯。楊天惠撰。「竹溪」寺名嵌入對聯。
13.12
西方七寶池,九品蓮華分四色;
北極三關語,幾番棒喝勝多生。
上海西池庵有此聯。清末民初‧諦閑法師撰,參閱《諦閑大師遺集》。
三關語:宋‧黃龍慧南禪師,凡遇弟子求法時,就叫他們參三句話,「你的生緣在何處?」「我腳何似驢腳?」「我手何似佛手?」他創立此三關語,形成獨特的門風,後人稱為「黃龍三關」。
13.13
西方咫尺,一心瞻禮;
竺國莊嚴,四眾歸依。
四川南充西竺寺山門有此聯。近代昌臻法師撰。「西竺」寺名嵌入對聯。
上聯取材於宋‧法船法師〈臨終偈〉:「吾年六十七,世緣今已畢。一心念彌陀,西方在咫尺。」參閱《淨土聖賢錄三編‧補遺第五》。
13.14
佛有誠言,願眾生皆歸極樂;
心無雜念,約同志共赴蓮池。
福建福州湧泉寺大雄寶殿有此聯。
蓮池:指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
13.15
足下時時遊淨土;
心頭念念絕娑婆。
摘自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行時正好念彌陀,一步還隨一佛過。足下時時遊淨土,心頭念念絕娑婆。傍華隨柳須回顧,臨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儂生極樂,十方來去任如何。」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
13.16
念佛心深滄海淺;
往生誓重泰山輕。
清‧卍蓮曉柔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96:淨土證心集‧卷中》。
13.17
念念彌陀休背覺;
心心極樂願還鄉。
摘自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疾病由來即藥方,深知生死是無常。重刑受過悲牢獄,劇苦嘗來厭革囊。念念彌陀休背覺,心心極樂願還鄉。何時得受清虛體,壽極河沙不可量。」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
13.18
南海泛慈舟,梵貝聲聲皈淨土;
西方傳內典,源流脈脈接靈山。
香港荃灣西方寺山門有此聯。近代永惺法師撰。
13.19
南海慈航,誓渡眾生登覺岸;
西方淨土,提攜願士往蓮邦。
近代觀世心撰。
13.20
苦海無邊何日出;
樂邦有路幾時還。
摘自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五月端陽景物偏,龍舟競渡古今傳。數莖蒲葉劍刻礪,一樹榴花火欲燃。苦海無邊何日出,樂邦有路幾時還。玉池流水洄漩處,陣陣香風泛白蓮。」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
13.20.1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樂邦有路,起信即生。
近代印光大師撰,摘自《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13.21
真欣極樂逍遙,彼佛洪名當緊誦;
實厭娑婆苦惱,自身能處不宜稱。
清‧古崑法師撰,摘自《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13.22
捨西歸捷徑,九界有情,上何以圓成覺道;
離淨土法門,十方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江西廬山東林寺大殿,及台灣苗栗縣通霄法華寺有此聯。近代印光大師撰,參閱《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13.23
欲得臨終生淨土;
但須精進念彌陀。
近代了然法師撰,摘自《了然法師法彙》。
13.24
淨土宏開,光含萬象;
蓮風丕振,香徧十方。
近代了然法師撰,摘自《了然法師法彙》。
13.25
淨土門前淨口,休言門外事;
唯心殿上唯身,且學殿中規。
四川納溪方山雲峰寺大雄寶殿有此聯。
13.26
淨念一心登上品;
空觀五蘊證真如。
近代觀世心撰。「淨空」法師名嵌入對聯。
13.27
頂煖決生安樂剎;
身輕顯示涅槃心。
清‧華藏撰,摘自《卍續藏78冊1550:淨土聖賢錄續編‧卷一》。
13.28
善度群生,人成即佛成,到此悉由忠孝路;
導歸極樂,心淨則土淨,從茲共入聖賢門。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善導寺有此聯。「善導」寺名嵌入對聯。
「人成即佛成」出自近代太虛法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此是真現實。」
「心淨則土淨」取材於《維摩詰所說經‧卷上》:「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忠孝路:1. 路名;2. 忠孝之道。
13.29
普度眾生登淨土;
照空五蘊證菩提。
浙江永嘉普照寺有此聯。「普照」寺名嵌入對聯。
13.30
無苦無憂真極樂;
勿憎勿愛即西方。
摘自明‧如賢法師〈重鍥念佛鏡敘〉:「惟心淨土宜承當,自性彌陀觸處彰。無苦無憂真極樂,勿憎勿愛即西方。恒沙功德本來具,妙寶莊嚴不可量。好個主人無量壽,見聞聲色露堂堂。」參閱《大正藏47冊1966:念佛鏡‧卷末》。
13.31
黃金地上,寶樹重重,盡是修行者種;
白玉池中,蓮花朵朵,無非念佛人栽。
浙江永嘉九峰禪寺有此聯。清‧古崑法師撰,參閱《卍續藏62冊1187:淨土隨學‧卷下》。
13.32
萬行圓修,最勝獨推果號;
一乘極唱,終歸咸指樂邦。
取材於宋‧元照律師《大正藏37冊1761:阿彌陀經義疏》:「一乘極唱,終歸咸指於樂邦;萬行圓修,最勝獨推於果號。」後學試將原文上下對調,並將「於」字刪掉,以符合對聯格律。
果號:果地圓覺的名號,指阿彌陀佛之名號。
13.33
道紹東林,宏開淨土;
心傳西竺,大闡蓮宗。
浙江瑞安寶壇寺有此聯。清‧卍蓮曉柔法師撰,參閱《卍續藏62冊1196:淨土證心集‧卷中》。
東林:晉代慧遠大師在江西廬山東林寺,集一百二十三人,於阿彌陀佛像前,誓修西方淨業。
13.34
樂邦有路元平直;
佛法無私本至公。
摘自清‧實賢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一心差處路歧逢,自造經書立本宗。兩扇門邊傳秘訣,三家村裏聚群蒙。樂邦有路元平直,佛法無私本至公。奉勸回頭歸正教,彌陀念念見真空。」參閱《卍續藏62冊1179:省菴法師語錄‧卷下》。
13.35
蓮邦有路自當去;
地獄無門偏要來。
近代觀世心撰。
取材於元‧石屋清珙禪師〈七言絕句〉:「西方有路不肯去,地獄無門鬬要過。金閣銀臺仙子小,鑊湯爐炭罪人多。」參閱《卍續藏70冊1399:石屋清珙禪師語錄‧卷下》。
13.36
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
江蘇無錫開元寺念佛堂有此聯。出自近代印光大師〈思歸集發刊序〉,參閱《印光大師全集‧冊三》。
下聯取材於唐‧崔塗〈春夕〉詩:「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故園書動經年絕,華髮春唯滿鏡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參閱《全唐詩‧卷679_74》。
13.36.1
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切莫回頭再眷戀;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直須全體總親承。
福建莆田廣化寺尊客堂有此聯。近代印光大師撰,參閱《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13.36.2
當皈依樂國,撇開客路溪山,切莫回頭再顧戀;
應發願往生,便得家鄉風月,直須全體總親承。
浙江樂清勝禪寺大殿有此聯。近代茗山法師撰。
13.36.3
故鄉風月有誰爭,自是不歸歸便得;
客路溪山任彼戀,應當發願願往生。
台灣花蓮縣富里富山寺山門有此聯。
13.37
願將東土三千界;
盡種西方九品蓮。
遼寧瀋陽般若寺,陝西鳳翔淨慧寺念佛堂,福建將樂證覺寺,台灣基隆市千佛禪寺,及台灣新北市樹林光明寺有此聯。
取材於元‧中峰明本禪師〈懷淨土〉詩:「要將穢土三千界,盡種西天九品蓮。仔細思量無別術,只消一箇念心堅。」參閱《卍續藏70冊1402:天目明本禪師雜錄‧卷三》。
13.38
勸親修淨盡儒道;
祈眾往生暢佛懷。
台灣新北市樹林淨律寺有此聯。近代印光大師撰,參閱《印光大師全集‧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