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时期结婚为啥男跪女不跪 武则天为提高女子地位做了哪些事情

2021-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进击的历史君

在最近热播的影视剧《风起洛阳》中,有一场武则天时代婚礼的戏,在结婚仪式上,男方的百里弘毅行跪拜肃礼,而女方的柳然则是站立状态,形成“男跪女拜”的场景,在古代男尊女卑的传统秩序下,这一画面显得尤为特殊。历史上在武则天登基前后,为了提高女子地位,巩固统治需要,颁布了很多规定和律例,婚嫁习俗只是一方面。

设立新婚俗男拜女不拜

北宋僧人文莹在《玉壶清话》中说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问宰相赵普:“明明是男尊女卑,为什么男跪女不跪?”赵普回答不出来,旁边的其他人也回答不出来,只有王溥的儿子王贻孙回答:“武后欲尊妇人,始易今拜。”元代脱脱编撰《宋史》中的《王溥传》也有此次对话记录。

这个故事说明宋初时仍存在婚礼上女性肃拜不跪的习俗,而这项习俗起源于武则天时代。

根据敦煌壁画所描绘的场景,唐五代时期结婚拜堂的行礼方式中有男跪女揖礼的形式,第十二窟晚唐的《婚礼图》中,结婚时的礼堂用步幛遮之,新娘立右,新郎跪左,新郎旁一人司仪。

这种仪式多出现于入夫婚中,男方于女家中拜堂成礼,行礼方式为新郎跪在地上进行叩拜、新娘双手敛于胸前,即“男拜女不拜”。

从古至今婚姻都是大事,男女双方的结合对于个人、家族乃至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关乎到国家礼制、道德风俗、人口繁衍等诸多问题。武则天借改革婚礼仪式,借此提高女性地位,强化了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为母守孝同样需要三年

古代就是一个礼法时代,在古代中国的礼制中,丧服制与婚姻制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唐朝遵行的是周礼,其中一条就是:父亲活着而母亲病故,只能为母亲服孝一年,而母亲活着而父亲病故,就要为父亲服孝三年。这种对于母亲之恩的忽略,代表着传统宗法社会中对女性地位的长期忽略。

在唐高宗上元元年(674),武则天上表《建言十二事》后,这种服丧制度发生了变化。武则天主张,为了报答母亲生养劳瘁之恩,将父在孝子为母服的期限从一年延长至三年。

武则天的这种措施,无疑是在改革礼法制度,在既定父系权威框架下,重新单独强调母亲,实际作用上有助于提高封建时代家庭关系中男性家长和女性家长的平等地位,也会影响那个时代的子女对活着女性家长的重视和孝顺,若能长期施行下去,对于提高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选拔女性为官参与朝政

我们知道隋唐开始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在小说《镜花缘》中,有一则虚构的故事是武则天开办了女人参加的科举考试,并录取了百花仙子唐闺臣等天仙投胎到人间的姑娘。

历史上,武则天未曾开办过女子科举,但皇权的性别转换使得一众有才的女性得以展示才华,武则天为她们提供了一定的“制度通道”。正是这样一群文才能力出众的女官,为武则天执政提供了必要的参谋和帮助。最有名的当属“明习吏事、善属文”的上官婉儿。

令人遗憾的是,这段历史在正史上完全不提,史官们对她做的一些事不愿记载或者觉得不应该记载,除了上官婉儿外,我们只能在历史的碎片中找到一些佐证。

在唐高宗时期的状元司马慎微的墓志上记载,他的妻子李氏作为享誉地方的才妇,被武则天征招所用,被委以草诏制敕的职务。武则天执政以前,此项工作均由皇帝信任的男性官员承担,从未有过女性执掌草诏的先例。

《司马慎微墓志》:“载初年,皇太后临朝求诸女史,敕颍川郡王载德诣门辟召侍奉。宸极一十五年,墨敕制词,多夫人(李氏)所作。”

“载初”是武则天的儿子唐睿宗李旦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689年11月至690年8月,此时正是武则天称帝的之前半年,唐睿宗只是武则天手中的傀儡,此时武则天为称帝做准备,公开征召和选拔“女史”,将其纳入宫廷行政队伍当中。

武则天的“女官”群体中能查到的还有,唐初名将裴行俭之妻库狄氏,被武则天“召入宫阙,拜为御正。”此处出自于《赠太尉裴公神道碑》上的记载;还有大书法家颜真卿祖母殷氏,同样被武则天“召置左右”,出自《全唐文》记载。

武周朝的女官群体虽然并不是在制度之外形成的独立系统,还相当不完善,规模可能也不大,不可能做到与男性平等参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算现在人类社会也没有完全做到,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做法,为我们证明了女性的最大的弱势不在于能力,而在于话语权。

武则天称帝本身就是一种证明

史官们可以抹去女官群体的历史记载,但却抹不去武则天称帝,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奇迹,这个行为本身就挑战了男尊女卑的传统秩序。

武则天称帝之前,女性临朝称制在古代并非罕事,尽管大权在握,但她们却都不曾改变从属于皇帝的后妃身份。武则天一改往昔惯例,公然走出那张帘子,废掉皇帝,改变国号,自己开创了武周朝。

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武则天恰好赶上了古代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的时代,减弱了她称帝的阻力。

唐朝女性有了一定的经济地位,有财产的继承权,女性没有受到那么多的礼教束缚,还没有后来那种“无才便是物”的价值观念,贵妇、闺秀以读书为乐并以之相尚。而广大百姓中的女子,在唐代她们可独自外出谋生营事,或出头争讼交际一类事甚多,不必赘述,所以唐代的女性还没有完全沦为男子的足不出户的附属品。

在这种对女性相对宽松的社会风气下,对武则天称帝直接、间接地起着作用。武则天以女人身份开创武周朝后,又反过来助推这种社会风气,使女性地位进一步提高。概而言之,唐代的社会风气创造了女皇,女皇又开创了一代社会风气。

最后历史君说:

客观上,武则天未能改变男尊女卑的大环境;主观上,武则天是出于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使得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有所上升,开创了盛唐时进一步开放的风气之先。有着历史的局限性,对此我们并不能苛责古人。

历史证明了一个事情,光靠一个人的主观意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女性地位。女性地位显著提高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一方面由于生产力发展,女性和男性的生产力差距缩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区,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和制度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