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加减法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之所以迷,是因为缺乏全局视角,不能把握全局,自然会迷。
而断舍离推广者山下英子所著的这本《俯瞰力》,正是讲述如何在断舍离的基础上,获取一种整体把握的力量——俯瞰力。
一、何为断舍离?
自“断舍离”这个概念提出后,我们常常会看到网上各种关于断舍离的解读、践行之类的信息。那么,“断舍离”到底是什么?
断:从源头上杜绝无用物品进入自己的生活。
舍:精简自己的物品,挑选出无用的、不喜欢的物品处理掉,只留下自己喜欢的物品。
离:通过“断”和“舍”的行动后,获得的一种状态,理解自己、喜欢自己、保持愉悦,养成俯瞰力。
表面上看,“断舍离”就是一个整理收纳的原则,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无数人从中体悟到人生的真谛。整理收纳的不止是物品,也可以是人际关系、心态、生活……
在不断“断舍离”的过程中,让负重的人生轻盈起来,获得心灵的平静,这大概是很多人对“断舍离”津津乐道的缘由所在。
二、从外我到内我,悦己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悦己”这个词由来已久,古有“女为悦己者容”,但这里的“悦己”是为“他”,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悦己”是为“己”,目标对象不同,意义自然大不相同。
人生不易,何必太过看重他人,取悦自己又有何不可?
当你重复“断舍离”的过程时,也是一个不断审视自我的过程,你会不断地进行判断,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舍弃的,于是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明白自己的需求。
充分了解自己是“悦己”的第一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得上悦纳自己。
当外界的力量不足以支撑你前行的时候,我们需要向内寻求力量,认识自我,从内心的安宁获取力量,这大概就是现下“悦己”的意义所在。
三、视角的变化
我们常说:“站得高望得远。”
这其实就是俯瞰,我们在看小说时,会说有的小说里的角色没有上帝视角,所以ta的选择可能是错的,这是正常的。
上帝视角大概是“俯瞰”最直观的理解,全能全知,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此时做出的决断,往往不会出错。
“断舍离”就是在培养这样的一种能力,把你从琐碎的物品中抽离出来,让你的视线不再聚焦在眼前的物品上,而是转变视角,以“自我”为轴,准确把握空间(全局),进而拥有深刻的洞察、高远的视角、广阔的视野。
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轴”会得到强化,你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会再停留于眼前,从而减少外界对自我的干扰,从而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我们通过“断舍离”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断绝和精简无用的物品、情绪,甚至是人,干扰我们的生活;又通过“俯瞰力”给自己的人生做加法,认识更深层的自我,以更高远的视角、更广阔的视野去做一个内心坚定、拥有力量的自己。
减法与加法并不矛盾,反而一脉相承,对外做减法,对内做加法,自我才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