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三段论和概念混淆的表现形式

2022-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蓝色多莉

阅读笔记第144/365天

今日阅读《用得上的哲学》

    ——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

作者:徐英瑾

第一章:逻辑论证:思考的方法与原则

8、哪些话往左往右都是坑。

排中律虽然能避免选言三段论的前提不会遗漏选项,但是内容贫乏,不太管用。不过,在某种情况下,我们却可以利用上面这些既有的逻辑技巧做一点有用的事情:利用选言三段论来构造,二难推理。

8.1二难推理:抓住关键筹码。

“二难推理”就是说:让你的对手陷入一个局,在这个局中,朝左走有坑,朝右走也有坑——而且,在这个局中,别的路也被封死了。

二难推理的构造者必须用人为的方法故意做成一个局,把对手逼到这两个选项上。注意:构造者一定要在事实的层面上的确做成这个局。譬如:你要有能力威胁到他的利益,或者说你手里的筹码要足够重。

8.2二美推理:坑里有温泉。

如果有人设局用二难推理应付我们,我们该怎么回应呢?

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给对手传送假信息,让别人误以为你对某件事很在意;或者让别人误认为你没有他所设想的两条路之外的第三条道了。

除了上面两个耍心眼的做法,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一个让人沮丧的二难推理反过来看,让其变成一个能给人带来希望的推理结构,这一招是炮制“心灵鸡汤”的不二法门。

心灵治疗的要点就在于告诉你:左右都有坑不假,但这两个坑里都有温泉,你掉到坑里,正好洗个温泉澡,这也未常不是一件好事。换言之,通过把掉坑里这件事往正面的方向引,也让你看到这件事的光明面。

对一个事态的不同层面和不同维度的表达,能够使我们把二难推理变成一个兼利推理,这就是积极的二难推理的构建。

我想到:

任何一件事都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学会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既要在消极中看到积极的一面,这能带给我们希望和动力;也要在积极的一面看到消极的一面,提早做预防。

9、见风不一定就下雨。

9.1假言三段论:“如果……那么……”的糖葫芦。

“假言”推理就是,所谓的具有“如果……那么……”结构的推理。把各式各样的“如果……那么……”变成一个串,这就叫“假言三段论”。

例如:

如果一个人憋气一个小时,那么,他的大脑就会高度缺氧;

如果大脑高度缺氧,那么,人就会死;

所以,如果一个人憋气一个小时,那么,他就会死。

假言三段论的一个特点,就是把所有的假言条件句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并让这个串当中的每个环节都能环环相扣,即从第一句的信息,一路贯穿到最后一句的信息。

9.2假言中的滑坡:见风就是雨。

滑坡论证就是一辆车在一个斜坡上,如果开始下滑,这辆车就会一路滑到山谷里去,当中不会停下来。在得出车会滑到山谷里这个结论之前,我们往往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能让这辆车停下来。

滑坡论证的毛病,用白话说就是“听风就是雨”。用更严格的话来说,就是在构造复杂的假言三段论的时候,不去认真检查其中每一个假言判断的合理性,而是一味假设第一个假言判断所表露出来的趋势能一路贯彻下去。

9.3人生赛道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是起点。

滑坡论证的毛病,在日常生活中真是难以避免。关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典型的有问题的假言三段论。父母们默默地构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假言三段论:一个孩子开局时的局面如果比较惨,那么他就会步步惨,以至于一直在坡道上滑到底。

这个论证问题在于:

1)把跑步的赛道和人生的道路做了一个错误的类比。对跑步而言,判断输赢的规则是非常清楚的。但人生的赛道规则就很复杂,判断一个人的成功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

2)即使将人生之路勉强比作赛道。那么除了要考虑起点的位置和速度,也要要考虑后劲的问题。不能把太多的精力耗费在赛程的前半段,而不管赛程的后半段。

人生在任何一个时刻都是你的起点,任何一个时刻你都会开出一条新的赛道,你的输赢,完全可以按照你的内心来界定。

10、给你造一个“稻草人”。

语义之理,是你要判断论证是否有效,就要知道这个论证中牵涉到的关键词项的意义。语义之理受到逻辑之理的控制,但它自己又规定了经验之理的表达范围。要讲语义之理,它牵扯到的最基本的环节就是各式各样的概念,概念是语义承载的最基本单位,我们首先要防止在概念层面上产生混淆。

概念混淆的几个具体表现形式:

10.1不顾语境,乱贴标签。

语境的意思是,我们使用一些语言表达式的周遭环境、谈话背景等。很多词语含义的确定,一定要根据语境来。

要想在逻辑论证的过程中有效避免词语的歧义,并清楚明白地说明自己的主张,我们要结合具体历史语境,并由此充实相关概念的意义。

10.2层次混乱:曹操的两个头盖骨。

层次混乱,更哲学化的讲法叫做“范畴谬误”。例如:一个人年轻时的时间段,是不能够拿出来作为一个平级的单位,与他整个的人生相提并论的。否则我们就会闹出下面这的笑话。据说最近在河南开了一个古墓是曹操的,在这个墓的棺材里发现了两个头盖骨,一大一小。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大的确定是曹操的头盖骨。那么小的是谁的呢?有人就说那是曹操小时候的头盖骨。小时候的曹操是不可能与作为一个整体的曹操相提并论的,你如果认为这两个可以并列的来看,那么你就犯了范畴谬误。

10.3稻草人谬误堂:吉柯德的风车。

“稻草人谬误”,就是混用各种概念混乱的方法,给你造一个“稻草人”来混淆视听。

例如:一个地方叫赵家庄,赵家庄有个地主叫赵员外。他为人不是很厚道,收租总是喜欢都多收。假设张三是乡民的代表,代表乡亲去和赵员外谈判。

张三说:“赵员外,您的租子收的太多了,行行好吧,今年收成都不好,能不能少收点?大家都乡里乡亲的,心别太黑。”

赵员外说:“可别忘了,去年乡里的桥坏了,还是我出钱修的呢,我怎么就黑心了?你可不能这样抹黑我修桥的善举。”

赵员外说的这话就是在玩弄稻草人谬误。张三并没有否定赵员外修桥这一善举,他批评的仅仅是今年他的租收的确实有点多,然而赵员外硬说张三批评自己修桥的善举,这就等于立了一个“稻草人”(“快来看那张三竟然连修桥这件事都要怼”)并将其强加给了张三。这也就等于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使得大家忘记了他今年多收租这一事实。

我想到: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犯稻草人谬误的错误。尤其是两个人在争论一件事时,通常采用制造一个稻草人来混淆视听。例如:

妈妈问儿子:“今天的学的都会了吗?”

儿子说:“每堂课我都准时上了。”

显然儿子认为每堂课都去上了,就是把知识都学会了。

丈夫晚上下班回到家,看到妻子还没有做晚饭说:“你怎么这么懒,一天就只用看个孩子,我工作这么辛苦,回到家都不能吃到做好的饭。”

稻草人谬误的一个比较复杂的形态,会牵涉到对于事实的表述和可能事态的表述之间的混淆。某事已经发生了,这是一回事,某事可能发生则是另外一回事,千万不要把对于某事可能性的断言说成是对这件事的客观事实性的断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