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其实那不是真正的你
零点已过,你仍举着手机在被子里刷微博,一条一条过去,期待下一条会更有趣。
论文明天截稿,你泡好咖啡开始拼贴资料。删删改改眼皮浮肿,打印机响了,太阳升起。
你立志要减肥要学二外,可运动器材在储藏间里积灰,买了资料只看了序言,现在又趴在地板上写下下一个宏愿。
啊啊啊,这是谁?好熟悉的场景!你说自己有拖延症,自控力差?什么?你说你有ADD(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NO.NO.NO,拖延症真的是“病”吗?或者,我们的战拖计划是否注定痛苦不堪毫无成效?
【为拖延买单】
度娘给拖延症下的定义是: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和焦虑。
每一个身患拖延症的人都能清晰地告诉你,他们为此付出了哪些东西。也许是健康的身体状况,合理的生活习惯,一次可预见的升职,或者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姑娘。然而,比起它让你变成的样子,更重要的是它将会使你变成的样子。持续的自控失败,将大大消耗你的生命能量。如误入龙宫的浦岛太郎一般,在短暂的快乐中消耗沧海桑田。
面对不愉悦的现实,未完成的计划,拖延和自控失败会导致自我攻击,消耗未来的人生选择,以及也许不拖延便能如何如何的错误评估。下一次,我就能……这个念头将当下与未来的自我置于对立,于是你便开始了自我沉醉和自我麻痹。
电视剧里那些慵懒的主角们可以天天诳街泡吧,但再现实生活中,这种周身散发腐败气息的人只会让人敬而远之。毕竟我们不再是可以靠卖萌为生的婴儿,适当适时的自控,才能让我们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都有病?NO】
从生理上讲,大脑中的前额皮质负责我们的自控。它可以分为三个区域:“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而一个深陷拖延和自控泥潭的人,只是在平衡三者之间出现了问题。“我要做”的动力不足,“我不要”的困难太大,更重要的是“我想要”的长远目标和形象并不明朗。
而造成拖延和自控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外界精心设计的诱惑过于强烈(比如不断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电子游戏和社交网络),或者你的生理和精神虚弱(昨晚睡眠不足或节食时间过长),或者一次糟糕的分手,甚至昨天成功的自控,都会消耗你的选择力和坚持力。但更重要的是,你究竟如何看待自己?
事实上,大部分拖延和自控失效都可以归结为身份认同问题。为什么面对高难度的工作时你认为自己应该去玩会儿游戏?为什么比起良好舒适的睡眠你更愿意熬夜看剧?玩游戏或者躺在床上看美剧是真正的你想要做的事情吗?那么那个想要完善自己过更美好生活的人,又是谁呢?
弗洛伊德有关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经典假设,“超我”会严厉的监视“本我”的一切不轨行动,我们也相信头脑里有两个相互作战的小人在左右我们的行为。那么,为什么那个赖床,吃甜食,玩电动的人是“本来的我”和“真正的我”,而那个认真刻苦严格自律的人就算是我的敌人呢?你是否已经天然的认同自己本来就是这个糟糕的样子了呢?
不,我们需要相信,自己是那个想要做好事情的人,我们需要从内心深处判定自己的价值,关注你要做的事情本身,而不是设定一个“好”和“坏”的标准。那个完成自律的“我”并非敌人,那才是真正的你,而你,就是那个真心要完成事情的人。
【战拖Tips】
确立好真我身份之后,你就已经去除了战拖计划的最大敌人。而要找回自控力,除确保良好睡眠,锻炼身体和保持平和心态之外,还有一个独家秘笈,那就是采用上帝视角观察自己。
试着跳出当下的环境,将自己看成一个“他”。他正在做什么?他将要做什么?如果你就是自己正在观看的一部电影中的人物,那么此刻这一帧,你会加怎样的弹幕呢?“喂喂喂,拖延一点都不酷,快来看书!”或者“他怎么还在睡觉?”试着感知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不要让自己陷入无意识拖延的泥潭,回忆你做的每一个决定:不背单词的原因是什么?明天真的会背吗?你在骗谁呢?反复思量自己的瞬间行为开始会有点累,但逐渐的,你会发现,自己开始学着做出有利于长远目标的选择。
除了跳出当下的空间,你还可以试着跳出时间。研究表明,我们用来看待未来自己的脑区和看待他人的脑区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更可能将未来的自己当做陌生人。让现在的自己不适而让未来的自己快乐,显然不是自然的选择。试着俯视你的时间线,将未来的自己具体化,并使他尽可能的与当下的自己重合。
此外,你还可以试着观察所处的环境,意识到周围的诱惑,它们有多少是为了刺激你和操纵你而存在的?这种祛魅的过程正是一步步找回自己的过程,能够看清诱惑本身的人,将更好地抵御它们。
上大学时,我时常俗事缠身,坐在自习室里看书走神,玩玩铅笔,画个小画,一下午的时间很快飞驰,一次向室友抱怨之后,次日,她发给我一张照片。照片里是某日正在认真看书的我,我没有洗头,戴着眼镜,嘟着嘴巴,桌子上乱七八糟,可那股全神贯注的劲头,却十分动人。
一瞬间,我明白,那个人一直都在,就像Sheldon终于坐在红色沙发的左侧,在那样的时刻,我们才真正成为了自己。
别怕,这是属于你自己的电影。
题图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作者魏谜底,首发简书 Jian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