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身边人发火后怎么修复关系
育儿过程中,父母难免会有耐心耗尽,情绪崩溃的时候;
与伴侣相处时,也难免会有冲突矛盾出现,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
再好的朋友,也会有起争执,吵架后互不理会,甚至会说要绝交的时候;
而当我们发了火,说了狠话,做错了事,冷静下来之后,该如何去与自己重要的人沟通,才能让爱重新联结,把进入冰点的关系修复好呢?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把表达愤怒等同于攻击行为,心理上也羞耻与表达愤怒。
所以,当我们生气发火后,会觉得自己做了很可怕的事情,甚至是强烈的恐惧:“糟糕,我做错了事情!要被惩罚了!我要死了!”
在这样的态度下,有的人会采取这两种行为:
01 自我攻击
跟伴侣拌嘴、父母顶撞、对孩子发了火、与朋友起了冲突......
这些与人相处时无法避免的情况,本可以通过真诚的道歉和沟通来修复的。但在一些人眼里,这便是自己犯下了大错,进行强烈的自我谴责。
“我怎么能怎么做?怎么会干出这种事情来!我真是一个糟糕的伴侣/孩子/父母/朋友。”
通过过度惩罚自己,换取外界的宽恕。过分的内疚感重重压在心头,严重压缩自我,导致自己活得很不“舒展”。
02 攻击他人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甩锅”。直面自己的错误,会体验到羞耻感与内疚感。在承认自己错了的同时,也隐含着承认自己不够完美。
这都是需要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的,而在自恋的驱使下,很多人往往不愿承认和面对,所以选择把“锅”甩到别人身上,来让自己好过一点。
例如:“都是因为你不听话,我才会生气!”、“还不是因为你......”、“就是因为你做了......”、“那你不会注意到我......”
这种“甩锅”式的做法,往往会让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关系走向破裂的点,也掩盖住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要让自己避免掉入上面所述的两种“坑”,或许需要我们从认知上先做出改变。
关系中,愤怒的表达并不代表关系的结束,反而可能是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愤怒情绪的产生,与我们自身的需求有关,当我们感觉自己的边界被侵犯时,当外界与我们的预期期待不符时,当我们觉得自己可以改变和应对现状时,愤怒会变成一种信号,提醒着我们要去注意自己的需求,保护和照顾自己。
心理学家艾耶·古罗·勒内说过:“我们必须要倾听自己的愤怒,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保持个性的完整。”
所以,当你为自己的愤怒生气自责时,或许可以先停下自责的做法,先去思考自己生气的原因,看见情绪背后的种种想法,更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也了解目前关系的状态,促使关系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表达愤怒,还会给关系带来意外的好处:它能让对方更了解你,还有可能提供你需要的支持。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愤怒是在清晰自己行为的底线,而不是无止境的纵容。而如果父母能在愤怒过后合理地对待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在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情绪处理示范。
而对于伴侣来说,表达愤怒也意味着可以坦诚表达自己的需要,以此为契机去发现那些隐藏的期待和需求,共同去理解并解决两人之间的问题。
处理好这些愤怒的情绪以及认识到愤怒揭示的问题都会让你们更愿意打开自己,增进彼此的情感联结,获得更高的关系满意度。
所以,尽管发火后,我们会觉得羞耻、愧疚、自责,但也请接纳自己的愤怒,看清自己的愤怒。这也正是我们正视冲突,重修旧好的第一步!
那么,在接纳自己的愤怒后,怎样与对方交流沟通才可以避免自己再次发火,真正地修复关系,让关系可以深入一步呢?
01 与对方坦诚自己的错误
愤怒发火时,我们或许会口不择言,说出一些伤人的话,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这时候,大大方方地与对方承认,不“甩锅”,真诚地道歉,请求对方的原谅,是让关系回暖最关键的部分。
例如,父母可以跟孩子这样说:“妈妈/爸爸要向你道歉,当时是我一时冲动了,再怎么生气,我都不应该那样做。你能够原谅妈妈/爸爸吗?”
02 共同讨论
与对方谈论自己的愤怒,“我会愤怒,是因为我感到......”。
尽量以“我”开头,描述自己的感受,避免使用指责,批评的语气。
可能当时确实是对方先做了不好的事情,也可能是当下的某些元素触发到我们自己内心的旧痛;但是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去处理,需要跳出“追责”模式。
同时,也不要忘记让对方说出自己内心感受,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愤怒背后的需求,降低冲突带来的伤害,一起去讨论如何解决,让危机转化为契机。
03 做好约定
以此冲突为契机,做好约定,彼此生气时的表达方式不能伤害自己和别人,不随便发脾气,而是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想法,避免重蹈覆辙。
找到新的处理方式才能从旧的应对模式中脱离出来,真正地解决冲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健康的关系中也会出现冲突矛盾,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照顾自己的情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努力去解决冲突,才能够让关系冰释前嫌,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