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安城墙

2024-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梅美生活1

2024年9月8日,在故乡西安办事的间隙,由表妹陪伴,我与弟弟妹妹三人首次共同登上西安标志性建筑之一西安城墙,从永宁门进入,展开了对西安城墙的历史追溯。

如今想来,这天的行程安排确实过于密集,一天时间要看西安博物院、钟楼、西安城墙、碑林、大雁塔与大唐芙蓉园,还要享用计划中的美食,所以西安城墙之游不得不沦为走马观花,想到以后还会有机会重游,也就把些许遗憾丢在脑后了。

当天上午游览完西安博物院已近中午,庆幸在这处寻到一处停车位,怕去钟楼难停车,于是大家坐地铁到达目的地,这里距离西安城墙的南门永宁门并不远,可是一上午两处匆忙的游览已消耗人不少体力。

上西安城墙正是午间,虽用伞遮住了明晃晃的日头,但热流与车水马龙在空中与路道中不断穿梭的喧嚣声,令人倦意袭身,不由羡慕躲在墙根处乘凉的游客们,就算此刻免费提供自行车环墙游,我们也没有勇气去挑战了。

慢步在由古砖铺就的南墙上的我,望着蓝天,看着墙外的高大现代建筑与城墙内的古建筑群落,顿时有种意识上的时空穿越感。古城墙所经历的帝国朝代与修筑它的早期工匠们,在时光中悄然无声地隐去了。如今,我站在这里,与这个时间段并不多的游客们,一起阅读着城墙赋予我们的无声文字,在硝烟散尽的时光中重拾历史真相,追忆城墙的过往。

从事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杨国庆副研究员曾出版过一本影响力极大的书籍,名叫《中国古城墙》。书中介绍的中国古城墙有400余座,珍贵历史图片1000余幅,书中对中国古城墙的历史、功能嬗变,城墙和城市之间的影响、城墙与人的关系、城墙的保护与利用、国际间城墙的比较研究作了深入阐述。

而在中国现存的古城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便是西安城墙。西安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一千多年的建都史,其中留下的最壮观、最庞大的遗迹就是西安城墙。它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曾对暴露城墙断面展开过考古调查,证明西安城墙材料最初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后来又将整个城墙内外壁及顶部砌上青砖。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

并认定它的结构以及时间跨度历经五次大的修筑。即隋唐期断面接近三角形;唐末五代期对旧城墙加厚1.5米~2.5米以上,顶部加高将近1米;宋元期增补层处于明城墙断面中心,土色暗褐,质地密实,夹有少量砖瓦;明清期将以前所筑城墙的墙体全部包筑于内,即是现今的西安城墙;现代修葺层,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西安有关部门进行的加固处理。

据说,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城墙与北京城墙一样面临被拆除的危险,正是习仲勋同志等人三次力挽狂澜,西安城墙才终得以存留并被保护。而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对北京城墙的保护主张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1983年,西安全民保护城墙工程正式启动。这次修复工程持续二十余年,时间跨度到21世纪,西安城墙焕发新生,重现辉煌,其恢宏雄姿与现代人文景观相容并立,并成为了古都西安的一张独特名片,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游览。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11.32平方千米面积被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钟鼓楼位于古城区中心。

西安城墙现有城门十八座,分别为: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安定门、玉祥门、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这18座城门的形成时间和规格各不相同。其中永宁门、安远门、长乐门、安定门四座城门是西安明城墙的原有城门,而后来的十四座城门,有的是在被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重建的,有的是在唐皇城城门遗址旁为纪念名人所建。

西安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它们独立又协调着整体防守作战任务。这也是古代战事建筑的智慧之作。

城墙四角各有角墙一座,城墙外有城壕。除西南角是圆形,其它都是方形。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高大的角楼,表明了它的军事重要地位。

城墙外侧筑有雉堞(垛墙)共5984个,垛口用于射箭和瞭望。内侧矮墙(女墙)无垛口,专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也便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驻兵敌台98座。

西安城墙有多道防线,城外的护城河为第一道防线。河上设有吊桥,是进出的唯一通道。吊桥白天降落用于通行,晚上升在空中断绝进城道路;城门外的间楼(谯楼)用以打更和报警,为第二道防线;闸楼后边是箭楼,高30余米,外面墙体笔直,箭孔密布,便于瞭望和射击,这是第三道防线;箭楼和正楼之间是瓮城,面积9348平方米,若敌人攻进此处,即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这是第四道防线;第五道防线是正城门。

四门城楼皆有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正楼高32米,长40余米,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楼下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马道11处。

大略了解完城墙的整体构造与功能后,清楚地记得那天独在南墙上走了一圈,虽买了全票,却因为天气炎热只看了含光门、勿幕门、朱雀门、永宁门、文昌门、和平门、建国门一段南城墙。大家见文昌门内墙砖梯直通书院门,与其说是兴致所在,不如说是为了凉快速步而下,而碑林当时在整修,于是又果断放弃了只能看到拓本展的机会。

离开西安城墙前,我匆匆在城墙精品店体验了一把拓印盖章活动,在店员的亲自指导下,我花35元把城墙18个城门的图案按照顺序拓在一本“西安城墙通关文牒”上留为纪念,也算是对这趟粗糙的城墙之旅留了一个交代。

今天,为完成此文,我又重新核对了一下拓章顺序,结果发现那个马虎的店员给我的拓章中,把玉祥门与安定门的顺序搞反了。这相当于给我下次去西安城墙的一个正当理由,那么,涉及城墙的历史人物事件部分就留给下次旅行完再介绍吧。

(附:有关西安城墙的介绍部分参考了相关建筑说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