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课程学习笔记 11 || 结构篇:九种结构法, 从结构变
讲师:庞余亮
鲁迅文学奖得主、万松浦文学奖得主
知识点:
九种结构法,从结构变佳构(下)
01 状 物 绘 景 的 多 边 形 结 构 ( 下 )
02 抒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状物绘景的多边形结构(下)
高级结构:多边形结构
※ 多边形结构的散文,视角是多方位的,起码有两个以上的机位。
※ 打破了三角形的固定结构,散文的自由性得到解放,视线的角度变化构成了散文的多边,多边又构成了复调味道的散文。
案例 | 周晓枫《鸟群》
※ A部中的多边:土地、天空、树、翅膀、翅膀和自由、候鸟和留鸟。
※ B部中的多边:鸟的爱情、鸟的作用、鸟与人的胃口、鸟与考古和进化。
※ C部中的多边:家燕和秧田、金丝燕和燕窝、雨燕的绝对飞行、像雨燕一样的悲剧艺术家、人类的燕尾服。
整部作品的多边: 大地、天空、鸟群、人类、文明。最了不起的边是周晓枫,成了鸟群之王,“拍摄”出多边形的《鸟群》
案例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 N个机位,N条边:蚂蚁、麻雀、雪、麦田、太阳、星辰、喜鹊等等。
※ 第N个机位:传统农历中的时辰,隐藏在每 一篇的字里行间。
加上天才般的比喻句子,呈现出比雪花还灿烂的多边形
多边形散文结构的写法
※ 要求丢弃原来的概念,尽量使自己清空,让世界的各种光线、声音、事物以全新的面貌主动和自己构成一个盛下文学理想的多边形散文。
最高结构:结晶体结构
※ 写出结晶体结构的散文家一般拥有丰富的人生艺术内涵、有独特的散文美学 风格,他的作品不再满足于呈现他“看见”的三维空间,而是“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多维宇宙空间。
※ 这个多维的宇宙空间,恰恰就是散文家从三维空间提纯出来的“结晶体”。
※ 结晶体结构的散文是天人合一的无数个各向对称性结构。
案例 鲍尔吉 ·原野《草木结霜》
※ 一会儿写草, 一会儿自己也成了草,春天的草,秋天的草,山里的草, 跑步时见到的草。
※ 看上去没有顺序,实际上有顺序:草开始不知道,秋天要披上白霜;
※ 草在泥土里打上绿印;草在绿里安家;草自由自在地生长;秋天到了, 草停止生长,等待霜降,最后草变了颜色,枯掉的是草的躯壳,种子早已散开;结霜的草依日顽强;跑步的我也是草。
写的是草的一生,也是人的一生
人的一生同样也是草的一生
案例 李汉荣《无雪的冬天是寂寞的》
结晶体结构的佳构:无雪的冬天→→→寂寞
※ 作者用13个段落,写寂寞的是小孩、是中学生、是恋人、是诗人、是在灰的路上散步的人,最后写到寂寞的是我。
※ 这 一 切都和无雪的冬天有关,似乎在写其他人,实际上写的是我的变身。
※ 结晶体结构的散文是状物绘景,天人合一 。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微观世界就是宏观世界,宏观世界全在我的一颗心中,我和世界一同温凉。
※ 结晶体散文常见于才子类散文家的作品中,比如鲍尔吉 · 原野、汪曾祺、车前子。
※ 《草木结霜》的写作有“通灵”般的奇妙,但这不是唯心主义,而是长期的苦练和保持一颗童心才能“巧遇”而成。 结晶体结构的散文写作需要 “上苍”的恩赐,这“上苍”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02 抒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 抒情说理的散文侧重于主观的“情”和“理”。
※ 散文中的“情”和“理”基本都是客观世界的映象。
※ 在灵魂映象结构中,作冢的心变成了整个宇宙,在作家心灵的宇宙中,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交相映象。
02 予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案例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 客观世界: 我们一生中必须经历的雨,中国的雨水,世界的雨水。
※ 主观世界: 雨开启了作冢漫游上下五千年时的赤子心。他调动了听觉、 视觉、嗅觉等感觉方式,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诗画的意境和现实观感等汇聚在一起,勾勒出一个在冷雨中子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
开启心灵的镜面:冷雨
02 予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案例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 客观世界: 中年的苏东坡。苏东坡"乌台诗案"后,与山水对话,与古人交谈,向文学领域进军,完成精神上的突围。
※ 主观世界:精神上“见”到了苏东坡,余秋雨完成了中年突围。
开启心灵的镜面:苏东坡
02 予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 抒情说理的散文不是向外走的,而是向内走的,用一颗博大而从容 的灵魂包容大干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也可以称之为内化散文。
※ 内化散文强调情和理,与之匹配的是作者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这样的抒情说理散文特别有散文的艺术魅力。
02 予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 基本结构:单面镜结构
※ 单面镜,就是有一个镜子一样的中介物。
※ 散文按照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把中介物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
比较好写,但不容易出彩,需要很好的选材,更需要作者面对镜子的思考深度。
02 予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案例 季羡林《神奇的丝瓜》
※ 以丝瓜为镜子,但重点在于“神奇”,以及神奇背后的人生哲理。
※ 这篇散文就是单面镜散文的最适宜结构: 我站在镜子的一面,而三只丝瓜就是镜子的镜面,我的人生感想,是由这面镜子映射出来的。
※ 简单理解:我看到丝瓜,产生了思考,丝瓜作为思考的线索,串起整篇文章。
切忌平铺直叙,叙事时也可用上“起承转合”的模式
02 予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高级结构:双面镜结构
※ 在双面镜结构的散文中,现实中的真实情境,被镜子映射,你我 都能看见;而作者所产生的情感只能隐隐感受到。含而不露的情 感,有时候更有力量。
※ 双面镜结构一般有明暗两条主线,再加上环扣式结构,多个事件 用一种特定的方式串连起来。
※ 容积率相当高,透明的、坦诚的主观性叙述,令散文疆域变得宽 阔而坦荡。
02 予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案例 | 刘亮程《寒风吹彻》
※ 文章的明线:雪、冬天、寒冷。
※ 文章的暗线:三十岁的我、冬天死去的姑妈、年迈的母亲。
※ 含而不露的情感:关于生命的抽象体验,冷漠、孤单、衰老等。
失去了原始镜面的叙事在双面镜的映射下,呈现出奇妙的复调
02 予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案例 刘亮程《寒风吹彻》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 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 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微不足道。他的寒冷太巨大 ……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来 临 …… 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 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一只火炉在镜面中自我复制成为无数只火炉,寒风吹彻, 但吹不灭小小的火炉……
02 予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最高结构:镜梦合一结构
※ 镜梦合一结构写的既是现实中的生活,也是想象中的生活,现实、 回忆、想象相互交融。
※ 镜梦合一结构的散文不多,必须期待散文家打通主观和客观、外部和内部的圆融。
《红楼梦》是相当了不起的镜梦合一结构。
02 予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 案例 史铁生《我与地坛》第七章节
※ 第 一层: 镜子是旧相册,勾起了作者的梦;第七节中余下的内容都是梦。
※ 第二层: 镜子是旧相册里的老柏树和祭坛;梦是老太太叙说“我”的童年故事,母亲在寻找一个摇轮椅的孩子。
※ 第三层: 镜子是摇轮椅的“我”在祭坛的灯下看书忘记回家;梦是从童年出发忘了回家的孩子。
※ 第四层: 地坛里那个奔跑的孩子,他是镜,他是梦,他是我,他是你,他是我们一颗激烈跳动又疲惫无比的心。
02 予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案例 史铁生《我与地坛》第七章节
“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 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 阳也都是旭日。”
“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 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 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 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 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 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
镜梦交响,回忆和想象交融
02 予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
案例 史铁生《我与地坛》
7个章节,起码有7个镜像,不止7个梦,每个梦又是多义的,重叠的
第一部分:我与地坛——我眼中的地坛景物和人。
第二部分:我与母亲——我对母亲的怀念。
三个我
① 没有残废的我
② 不接受残废现实的我
③ 已经接受现实、理解命运、走出阴影的我
两个母亲
① 在世的母亲
② 怀念中的母亲
镜梦合一
【备注:以上内容均为老师课程讲述内容,用于个人整理笔记、复盘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