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1 数字时代领导力思维之(三A)——工具思维和
上篇谈到工具思维及其重要性。不过,却不能简单地看这个问题,改变一种工具或方法,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发生重大变化;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也是如此,不可能通过一套工具的使用,就使组织效率和效能产生重大变化。工具会改变行为或方法,但是比研究态度和行为更重要的是探究产生这些态度和行为的模式,如果不改变内在的模式,最终改变会被抵消,所以这也是试图在组织中“安装”整体质量和能力无法获得成功的原因。质量或能力不能被安装,必须慢慢培养,发现模式,慢慢去纠正模式,之后质量/效率/效能会很自然的从模式中产生出来。
那种想法是危险的—引入巨大的改变,引入整体变化,迷信变化的威力,不做深入的研究,去了解背后的模式,不愿花时间去了解组织,了解人,了解互相联系之间的合作模式,了解背后的驱动力,假设人是机器,组织是机器,只要装上新的操作系统OS,立马升级换代,鸟枪换炮,这是盲动主义,机会主义,迷信工具和系统的自大狂的思维。
也许有些组织转型失败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的原因吧。
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花大力气了解组织,了解团队,了解人,了解背后的原则,模式和文化,然后寻找系统的“杠杆解”,找到那个组织变革的开关,借助工具和系统,引入循环♻️和正反馈,日积月累,改变行为和方法,之后带来背后的模式的改变,反过来带来更大的行为和方法的改变,循环反复,像太极☯️一样,在循环反馈中,旧的模式慢慢消失,新的模式和动能产生加强,工具系统及一步规范,引导,加强,沉淀,引导,加强,赋能这个循环圈,从而组织重塑的成功。
这是个艰苦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努力,不是体力,而是深层次的思考(借助各种思考模式,格栅思维),从观察,分析,提炼,然后experiment,不停调整,来找到那个开关和种子。同时,还要在团队,员工,领导保持沟通,激励,引导,还要保证在漫长转型过程中,不能对短期商业目标的过大的影响,所以改变是及其困难的。
这也许是有些组织2年转型就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吧。
工具思维本身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leader。所以不要责怪agile/SAFe,和新的工具,那是成功者的火与剑;失败者的借口和挡箭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