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之七十六:古诗词中的象征:节日——寒食、清明
3.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寒食”与冷清、萧条有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寒食寓意:春意。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春意浓郁,笼罩全城。“无处不飞花”,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2)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寒食》)【寒食意象:清苦。这首诗写于他飘零贫困流落江南的时候。时值江南的繁花开满枝头的寒食节前夕,诗人思念家乡亲人,心情愈加悲伤。进而写到社会现实贫困人家没有开火做饭,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因为寒食节的原因。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像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
(3)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寒食意象:自我排解苦闷。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词情荡漾,曲折有致,是词人自我开解、自我安慰之语,为摆脱思乡之苦,诗人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4)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寒食意象:归隐。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自己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不想知道做官的快乐啊,只求自己能够在青山绿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此诗是作者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意欲归隐的愿望。】
4.清明。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岁时百问》: "万物生长此时, 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与农业生产联系密切,是春耕开始的标志。作为岁时节日的清明,则融合了寒食、上巳节的有关风俗,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清明意象:断魂。清明这个节日,古人与现代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古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太没来由了。“纷纷”二字极有意味。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纷纷洒洒雨丝之中,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清明意境:旖旎风景。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这样的场景真配得上“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尤其是首句“梨花风起正清明”,那微微和风、雪白梨花的意境,意境将清明踏青的心情勾勒的非常愉悦。】
(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清明意见:人生无常。清明时节春雷阵阵、细雨绵绵、万物复苏,大地上到处芳草萋萋、桃李盛开,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而野田荒芜之处,是死者的坟墓,使人心生悲哀。诗人触景生情,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诗中运用了很多对比,首联是"桃李欢笑"对"坟墓生愁";颔联是"动物蛰伏"对"草木生长";颈联是"无耻的乞食人"对比"忠贞的隐士",对比鲜明,引发人的思考;尾联诗人抒发感慨,无论是贤者还是愚人,最后都是黄土盖身。诗人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与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命运进行对照,表现出了消极虚无的思想,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和对社会不平的愤激。】
(4)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欧阳修《采桑子》)【清明意象:风光好。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节时的风情画。这首《采桑子》写清明节西湖风光正好:人欢景艳,别具一格】
(5)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南宋高翥《清明》)【清明意象:郊野扫墓、悼念亡灵的情景。人生在世,应该珍爱生命,理智地享受人生。这种享受将随着生命的结束而停止。至于对逝者的祭奠和哀悼,也是生者对自己心灵的安慰。】
(6)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明·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清明意象: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古代清明时节,除了要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清明节既有祭奠先人的悲情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7)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清明意象:心情闲适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之夜的景致,展现了作者留恋春日的惜春之意。诗人所处的环境非常迷人,满眼所望全是美好的色彩,心情也是愉悦和闲适的。清明节在作者的笔下,是亲近大自然,感受春色的好时节,其中末句的“遥听”和“暗看”表明,诗人虽然内心闲适,但依然关注现实。】
(8)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清明意象:欢乐。这首诗是作者与朋友在园林聚会时所写。这一天是清明节,天气晴朗,春风拂面,柳絮四处飞扬,一向郁郁寡欢的贾岛在诗中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还为好友留下了希望和祝愿。看来好友当时的处境不佳,作者在此也略微表达了些许的无奈之意。】
(9)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孟浩然《清明即事》)【清明意象:慰藉。盛唐诗人孟浩然虽然颇有才华,然而却入仕无门,在清明节这一天,想想自己的前程。作者首先描绘了清明时节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欢愉的郊游人,之后画风突转,描述自己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首诗引发了读者无限的想象,作者追忆什么?想入仕途却又忐忑,想归隐又心有不甘,无尽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