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罗翔谈狂热与自负小记
>> 如果事情不是这样,那就以大丈夫气概坦然走进下一幕,无论它是什么样子,不要做巧舌之辩,也不要掩饰自己的真面目。
坦诚也是成事必备的品质之一,或者至少要对自己真诚。有的时候越遮掩,越彰显;一个谎言需要十个来弥补。
>> 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自认为万事皆知的人只是最大的愚昧,知识分子的傲慢不过是不学无术的另一种表达。
没有人无所不知,知识分子更是如此,愈有知愈无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 因为我的立场根本就是没有立场。
博采百家之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传统并非一无是处,进步也不是永远正确,人类经验累积的知识比那种凭空想象的理论,可能更可确保人们在制度设计上少跌跟头。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现在经历的很多都是前人经历了的,所以要借鉴。
>> 人们的愚蠢、软弱和无知,在所有人类制度中都留有深深的烙印。
大多数人都是无知且不自知的,带有强烈偏见的笃信自己可怜的经不起考验的价值观。人们的愚蠢、软弱和无知,在生活工作的所有方面都留有深深的烙印。
>> 圣西门真诚地赞同双重道德,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清晰明白地表达了下列立场:让那些了解科技需要和当前科技种种可能性的精英人物来管理社会,而不是民主来管理社会,这是很重要的;由于人类当中大部分人蠢不堪言,由于他们主要受情感的支配,因此启蒙精英的任务是,对自己奉行一套道德,而用另一套道德去反哺他们治下的臣属
抖音上经常能刷到这样教人涉事的段子,应该是受了这个理论的影响。大意就是普罗大众浑浑噩噩,任人摆布,自以为了解一切,实际只不过是在被精英群体精心阶层设计的规则下,被任意鱼肉。
>> 这是为什么斯蒂芬说:“我在读卢梭的《忏悔录》时发现,几乎很少有文学作品能像他对人类表达的爱那样让人恶心。”
政治家都这样,知行合一,言行不一。
>> 用费希特的话来说:“圣贤比你更知道你自己,因为你是你激情的牺牲品,是过着他律生活的、半盲的、无法理解自己真实目标的奴隶。你希望成为一个人。国家的目的正是满足你的这个愿望。”
芸芸众生浑浑噩噩过日子,精英分子利用芸芸众生的浑浑噩噩过日子。
>> 有不少人是坏人,但绝大多数人既不好也不坏,还有许多好人,这个无所用心的广大群体随着环境左右摇摆,而这种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当时占优势地位的是好人还是坏人。
绝大多数人对自我没有正确的认知,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无求所谓的好坏,只在乎眼前的利益。
>> 但一个社会感情已经成熟的人,就不可能把他的同胞都视为与他争夺幸福手段的对手。
即使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当作假想敌,否则自己将最终死无葬身之地。
>> 遗憾的是,正如黑格尔所告诉我们的,人类从历史中唯一得到的教训就是从来不接受教训。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因为遗忘是人类的本能。
>> 天哪!你为何不流向大海呢?你在这里倒是自由自在,方圆数里之内,没有任何水利设施,没有水泵来吸你,没有你不得不流入的固定河渠,没有僵硬的堤岸把你限制于特定的路线,没有水坝和水闸。可是你动弹不得,你变得腐臭,滋生瘴气蚊虫,这跟奴隶有什么两样!
我们的生活都像这一潭死水,微风吹不起半点涟漪。总是幻想寻找大海,醒来之后又关心自己一洼池潭里的死鱼烂虾。
>> 人类普遍视为良好的每一种习惯,几乎都需要经过或多或少痛苦而艰辛的努力才能养成。不可能指望人会自发形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没有道德施加的自律,个人会倾向于过一种游手好闲、了无生趣的生活,既没有高雅的教养,也缺少追求伟大人格的动力。
所以大家听过一堆大道理也过不好一生,因为知和行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事情。成功人士需要一万次的刻意练习才能形成自律,普罗大众坚持十分钟后就想看到效果。
>> 但斯蒂芬却看到反面,他非常冷静地看到人类中相当比例的人群是自私自利、感情用事、好逸恶劳,经常陷入琐碎的日常事务不能自拔,给他们天大的自由,也不能让他们有分毫的改进。
很不幸的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这类范畴里。拥有一切缺点却不自知,相反以为只要改重发一次牌,一切就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