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课程发展趋势
1.关注点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现在又在提技术人才。一个人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个体无法预知自己将来从事何种工作,如果只掌握一门针对固定岗位的技艺,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将受到严重的挑战。实际上,为应对岗位和职业的变换,个体必须具备一些综合性的技能或能力。新职业主义的策略是:打破狭隘的职业训练的壁垒,向学生传授具有通用性的、可迁移的、工具性的技能,而不是传授传统意义上的、高度专门化的、狭义的技能。相应地,为培养这种综合职业能力,各国在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时,都考虑到了课程目标的整合性,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职业素质。

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NGVQ)出台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CNVQ)课程。GNVQ开发的不是某个具体专业领域内的职业能力,而是广泛的职业或专业都需要的一般技能、知识和理解力。
随着“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日益深人人心,个性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职业教育愈益关注人的个性发展,课程目标也从单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门技能和专业能力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倾向于追求工具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的统一。这种趋向必然促成各种课程观的有机融合,课程目标逐渐从原先单一的技能型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整合型发展,呈现出“学科本位一能力本位一人格本位”发展的总趋势。
2.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各国在此方面采取的主要策略是加强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性。许多国家都注重拓宽职业教育课程,采取推行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做法,如德国、法国职业学校的学生第一年学习普通文化课和某一职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第二年、第三年才进行分专业的培训。90年代,美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鼓励中、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更好地整合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启动了“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计划,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又能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
3.课程结构模块化。模块课程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学习者特定的需求,从学习的单元库中选出合适的学习单元组合而成的。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模块还包括该部分内容的培训目标、所需的学习材料、完成该部分材料学习所需的辅导材料,以及考核评估标准等。模块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开放性、灵活性。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模块可自由组合,模块的选择与组合取决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选择与组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其次,模块课程组合式的学习材料促使教师可随时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如职业职能转变,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等)调整教育培训系统的教学内容,使教育系统的产出及时跟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采用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按照课程单元(或模块)实行“单元学分+累积学分”制,以适应长期、短期、校内、校外、课堂和在线以及连续和中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其终极目的在于提高学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