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后一期《晓松奇谈》的3点体会
《晓松奇谈》要停播了,自第一次看这个节目以来就一期不落从没停过,《奇葩说》也是,今天听说了《奇葩大会》,等播出也一定会看。分享3点看最后一期《晓松奇谈》的心得或者共鸣。
1. 录节目可以梳理知识
这点感触很深,虽然我不会录节目,但我常常会给别人讲解一些东西,为了别人能听懂,并且听到的都是最有价值的,我会在讲之前考虑讲解的内容和形式,这其实就是在梳理已有知识。
每次给别人讲解完,我都感觉脑子里这部分的内容更明朗了,更结构化了,继而会知道哪里比较完整,哪里还有些缺陷,知道了缺陷也就知道下一步该干嘛了。所以讲解、分享其实是一件双赢的事。
2. 录节目可以得到监督
不是“得到监督”有共鸣,是“被监督的好处”。我是蓝色性格,第九型人格,在与外人相处的时候表现的很积极,很理性,但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简直180度大转弯,生活很难有节制,常常做在电脑前说不定看什么,甚至可以用颓废来形容。
所以,对于我来说,与外界的沟通就像晓松老师录节目一样,有一种自我附加的监督作用,这个监督给了我十足的动力和方向,非常有利于个人发展。
3. 诗和远方,私企国企
晓松老师到大学演讲,讲的是诗和远方,结果同学们问毕业是去私企还是国企,结果晓松老师很不满意,于是就不在去大学演讲了。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极速发展,学生也受此影响,不要了诗和远方,或者变的想要的很多。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我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变的常常不那么高兴,甚至抑郁,因为想要的太多而能要到的太少,社会也因此变的浮躁。
我想要一种田园野外的生活,即使不是在深山老林里种花养鸟,但也能有一种舒服自然的环境,总不至于为了工作总符合迎合。这是矛盾的,毕竟还要讨生活。
但人的精明之处在于不会坐以待毙,所以我会常常听道德经,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的去听,听完感觉心里平静舒服多了,因为不那么世俗了。不仅如此,还会常常帮助朋友,夸一夸朋友给点自信,帮忙给出出主意,我也因此变的快乐,也推荐大家听一听,#喜马拉雅#罗大伦的节目《每天聊点《道德经》》http://xima.tv/7Rd9Q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