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写作经验交流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谈写作

立足生活,精心提炼,努力创作出真实好看的作品(上)

2018-08-27  本文已影响785人  米老爹

朋友们晚上好!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米老爹,退休中学高级教师。

去年6月在女儿米喜的影响下才知道简书,随之注册。在选用昵称时几次不成,说是已被人注册过了。后来我一想,女儿不是叫米喜么?她是小小老百姓,有米即喜,我是她父亲,就是米老爹了。输入这个昵称就一次成功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这个昵称太老土了,不过我倒是觉得蛮合适的,因为土是我的本色。我在农村长大,当过12年农民。农田的活什么都干过,而且还干得很精,算得上是能手。文革结束后我走上了讲台,在农村的小学初中先后工作了十多年,在农村生活了近40年,所以我对农村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正因为如此,我写的文字大多是反映农村生活或者直接就是写农民的。

后来我因教学成绩出色调入县一中,先后教初中和高中语文。有句话叫“要教别人游泳先得自己学会游泳”,我要辅导学生写各种不同体裁的作文,所以自己一直坚持业余写作,而且体裁较多样,就这样先后在县、市、省、国家各级报刊发表过新闻、散文、寓言、童话、故事、小说、书评、剧评、影评和教学论文以及各种教辅文章,编写过若干教辅书籍,计约近百万字。(如《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江西日报》《中国教师报》《柴桑》《鹃花》《摇篮》《读写月报》《读写天地》等,去年还在《中国京剧》发了一篇剧评。)

目前在简书写了32万余字,粉丝过万,收获喜欢6600余。蒙“谈写作”专题原主编驿路奇奇看重,开通了文集《文海拾贝与写作谈片》的连载,该专题目前已有20多篇文章,有160人关注,26000余人次阅读。此外还有几个散文随笔、故事和小说之类的文集,还有连载散文《我当农民12年》《和知青在一起的日子》,连载小说《大肚灌仓传奇》等,最近的连载小说《外面的世界》已完结,获得朋友们较好的评价,其中几个单篇阅读量突破了2000。

本月初,奇奇主编约我在“谈写作|纸上电台”作一次分享,和朋友们谈谈所谓的写作经验或写作体会。经验谈不上,不过写了这么多体会是有一点的,所以我应承了这次邀约,来和朋友们聊聊。

由于我最近是在写小说,而且我写的故事也比较多,还得过省市的创作奖,所以,联系我自己的创作体会,结合我读过的部分简友的作品,今晚谈的题目是:立足生活,精心提炼,努力创作出真实好看的作品。

这个题目要分三个方面来谈。

第一,要写出真实好看的作品,首先是要立足于生活。

这似乎是个老话题,不过我觉得有再次提的必要。

在简书写作的朋友有很多是青年人,这些人有很高的创作热情,而且大多数有比较好的文字功底;但是部分写作者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就是缺少生活的真实体验,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所以,有的作品就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毛病,或是凭空想象,一看就是虚假的,经不住推敲。

也许有人就要诘问我了:照你这么说,那么我们这些小青年就不要写作了?非要等到有了丰厚的阅历才能写?难道写监狱就非得要自己坐牢吗?

当然不是,答案是非常明确的。一个人的处世经历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领域都事事亲历。一些小学生中学生都能写出非常优秀的作文,青年写作爱好者怎么就不能写出好作品呢?能,一定能。

有人又会说,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一会儿说要有生活的真实体验,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一会儿又说小学生都能写出好作品,小学生有什么生活积累啊?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如果能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只要你是社会上的人,就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都会觉得生活的天地很广阔。如果能坚持观察、记录和思考,那么就能掌握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且把这些素材成功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时时都有新,就看你是否有一双锐利的发现美的眼睛,是否有一颗留意生活思考生活的心。很多东西我们平时熟视无睹,一旦你留意了,用一种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去思考,就能从中发现平时发现不了的新和美,领悟其中深刻的内涵。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父母和兄弟姐妹了,但是说得清楚他们各自最典型的性格特征吗?他们各自的习惯性动作是什么?说话的特点是什么?待人接物、邻里、同事、同学关系怎么样?最爱吃什么菜、水果和点心?比如我们留心过小孩说话跟大人说话的区别吗?他们各自怎样笑?怎样哭?怎样哀伤怎样怒?怎样欢乐怎样愁?比如我们注意过天气变化时周围景色的变化吗?光线、颜色、声音、气味等等在不同的时段有什么不同?我们注意过屋檐下的燕子窝里哪一天孵出了小燕子,哪一天小燕子羽毛丰满飞出来了,哪一天燕子迁走了吗?……

别以为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其实这些小事的总和就是生活。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些小事中,生活在平凡中。其实我们绝大多数写作爱好者写的都是身边的小人物,是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经历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采访到成功人士或名人,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人(或者说小人物)做的平凡小事中去发现,去感悟,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小事中感悟出生活的真谛和哲理。

除了平时的日常观察,还有阅读也是丰富自己阅历增加生活积累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名人传记、历史地理、社会新闻等等,可以间接地增加写作素材的库存。如果能随时随地注意观察生活,坚持经常阅读,那么你的生活积累就会丰富了,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丰满的内容,能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了。

缺乏生活积累的文章只能是千篇一律、语言干瘪、形象单一,虽然绞尽脑汁虚构出来一个故事,却可能漏洞百出,漂浮在虚幻的空中,经不起推敲。具体的例子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举了,朋友们有时间有兴趣可以读我的文章《观察,获得和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写作八字诀》等,在我的文集《文海拾贝与写作谈片》里可以找到。

第二,要写出真实好看的作品,仅有生活积累还不够,还必须对生活精心提炼。

文学作品要表现生活反映生活,但是不能照搬生活,必须对原始的生活素材进行精心提炼,使之更集中,更典型。这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有的简友很注意收集素材,留心生活,也有写作的热情,更新很快。从她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掌握的素材不少,有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鲜活独到的材料;不过遗憾的是,这些好素材在文中往往只是简单的展示,没有构成完整好看的故事。这就是说没有对这些好素材经过深入思考,缺少精心提炼。

比如《反目成仇的姐妹》,文章先写姐姐怎样成家,怎样打工挣了钱后回家打算做生意,又怎样考察市场,决定卖奶粉,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然后写妹妹也成家了,想学姐姐做奶粉生意。姐姐不好直接劝阻,于是两家竞争上了。接着写她们的远房表亲怀了双胞胎,就跟姐姐联系今后买她的奶粉;后来妹妹得知他们生了,第一时间到医院去看望,说服婆婆掏腰包买她家的奶粉,姐妹俩终于撕破脸皮了。最后就写姐姐把店转让出去,自己到市里去发展了,妹妹主动跟姐姐言和致歉。

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素材,可惜没有经过提炼没写出应有的效果。其实可以直接从妹妹要学姐姐做奶粉生意开始写起,着重写好两姐妹怎样产生矛盾,特别是重点写表亲买哪家奶粉的变故,写详细些,写出细节,写出姐妹俩是怎样撕破脸的,后来姐姐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决定转让自己的店,妹妹由此而产生愧疚感,最终才幡然醒悟,向姐姐致歉言和。当然重点部分的细节就不必拘泥于是否真的发生在姐妹俩之间,只要是合理,把自己掌握的他人的素材拿来,来一个移花接木是完全可以的。这就是经过提炼后的生活,是更典型的、高于原始生活的艺术真实。

再如《姜婆的一生》3000多字把姜婆年轻时怎样漂亮能干、生了几个儿女,儿女怎样成家立业、分别过得怎样,以及“我”家和她家是邻居,闹出了怎样的矛盾,小女儿的婚姻开始不如意后来又嫁了个好男人,二儿子怎样贫困以致投河,大儿子也老了,跟姜婆在一起等等全部一一交代。全文看不出一个要突出的重点,罗列了一大堆素材,分散了中心,让人读了不能留下什么印象。如果能思考提炼一番,想清楚姜婆的一生为什么不如意,哪些材料能表现出她的不如意,哪些材料能揭示出她不如意的原因,再加以选择剪裁,重点写好几个材料,给读者的印象就深了。

怎样提炼加工呢?简单地说,就是鲁迅先生说的 “杂取种种,合为一个”的方法,“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比如我最近写的连载小说《外面的世界》有一个情节是女主人公的丈夫张崇要去买牛,是这么写的:

刚分田到户那年,张崇要和二伢结伴去买牛,吃了早饭就出门去邀二伢。刚出门就回来了,进屋就骂:“背时的东西,女人骑的马也敢晒到外头去?晒你娘的屄!”

原来是茶姑有妇科病,看病时医生说,来月经时要把月经带用开水泡过,然后再晒晒太阳,这就消毒了,更卫生,不再得病。今天早上她用开水泡过后就把它晒在阶檐下的女竹篙上了。谁知这就犯了张崇的忌——出门看见了女人的不洁之物是不吉利的,买牛这样的大事绝对不能马虎!

这个细节来自真实的生活,却又不是真实生活的照搬。真实的情况是我们村一个60来岁的老人清早出门买牛,碰见的第一个人是女人,他就说不吉利,回来了。我要把这个细节用在张崇身上,表现张崇的死守陋习,但是却与茶姑无关。这时我想到了另一个真实细节,是一个城里下放到农村的小学教师把月经带晒在外面,遭到多个村民的嘲笑和咒骂。于是,我就把这个细节用在了茶姑身上。张崇出门看见的变成了茶姑晒的月经带。这样把素材加工集中,就能引起张崇和茶姑新的冲突,同时进一步表现两个人不同的性格:张崇是守旧的,而茶姑是愿意接受新事物并且有一定的新追求的;同时推动了情节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