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故事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安娜

2016-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个写字的

应当说,遇到安娜这样的领导是一件幸事。

那时,我刚入职不久,安娜给部门新员工培训。会议室面向东北,略显幽暗,原本不大的房间,因其他慕名前来的同事,变得更加局促。安娜早早到了,与几位老同事随意说笑着。

她上台,仿佛一位高明的魔术师,用语言和手势吸引了我们的全部注意力。从行业背景到商业目的,从营销理论到事实数据,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一幅“画卷”。讲到高兴处,我看到她的眼神里溢出了光彩。像是早晨的霞光,虽不耀眼,却有股暖流渗入心头。一个人的生命光彩,喷涌勃发于一瞬的时候是那么光彩夺目。工作的姿态竟也有如此难言的美好。

最初,日常工作中,我与安娜几乎没有交集。只是偶尔见她到大办公区,。给我的印象是:谈话语气坚定,做事风风火火。我那时对工作不甚上心,只做些相对轻松的小项目,虽对安娜充满敬意,也没有那份勇气追随她在复杂的大项目里磨练。然而世事难料,一年后我稀里糊涂的被调到了她负责的小组。

国庆节后,我们去公主坟附近参标。整个开标过程,她按部就班,从容不迫。我知道坐在客户席中的一位,与她合作多年,但安娜并没有与其说一句话,也未见她有什么示意的动作。事后,一位老同事告诉我:这算什么!以前安娜参加某某客户的答谢宴,客户举起酒杯满脸笑意的说:“安总,来,咱搞一个。”安娜误解了方言,加之并不喜欢商务应酬,回了一句“搞什么搞!”她专注于事,疏于交际若此!

有一段时间,安娜身体不适。我见她眼圈乌青,面有病容,与人谈话也不像以往坚决而洪亮。当时,我正全身心投入在一个大项目里,有不少疑问想请教她,却总不忍相扰。报告写完交给她,本以为以她当时的精力和状态,恐怕得一两天后才会反馈。不成想,不出一小时就接到了她的电话。照例是巨细靡遗的修改建议。这份报告我们前后修改了四、五遍,最终定稿时是凌晨三点左右。当天早九点,我们乘车去通州做项目汇报。客户的会议室比我们的宽大几倍,参会人数近百人,安娜站在那里显得单薄。但当那饱蘸激情的语调响起,起承转合,条理畅达,一个“品牌故事”被完整阐述了。我又看到了那熟悉的神采。会后客户评价说:“听完安总的讲演,我一会儿为品牌欣慰,如坐春风;一会儿为品牌忧心,周身寒彻。”

次年春天,安娜离开公司移居加拿大,一座叫蒙特利尔的城。她在那里彻头彻尾成了家庭主妇。有一次,在网上与她谈及我遇到的项目问题,她热切回应一如昨日。还笑称:“有事情,尽管找我,我整天在家呆着快发霉了。”

在她出国之前,客户想提早启动新一年的项目,希望在她离开之前结束。她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如果这个项目如期开了,还是咱俩做吧,我也不想再带其他人了。”我甚为感动。此后,我自夸是其“关门弟子”。这有分享其职业荣光的考虑,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多少接续她的那份执着、认真的职业精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