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想法

冲冠一怒并非为红颜

2019-03-18  本文已影响124人  目送归鸿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曾效白居易作《长恨歌》而写《圆圆曲》,其中“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乃为心爱女子陈圆圆,让人误以为吴三桂是有情有义的大英雄,而吴陈之间的爱情足以让吴三桂甘愿背负卖国之骂名。正如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足以让唐玄宗背负误国之责难。

其实其时吴三桂进退维谷,他与清军为敌我,而又为李自成所忌。进已无由,因为崇祯皇帝已自杀;退亦无路,因为清军就在身后虎视眈眈,投降逼死崇祯、破灭明朝的李自成,本身就是一种道义和大节上的背叛,而且前途未卜。而他的师长亲友大多投身清军,多尔衮也向他热情地伸出了橄榄枝,最为关键的是,与清军的虎狼之师较量,自己并无多大胜算。所以吴三桂最终选择了与清军联手进关,并不仅是为了一个红颜知己就轻率地作出去留选择。把吴三桂的变节原因归为对陈圆圆的深情,实在是对吴三桂的美化,归根结底是文人的一种浪漫情怀。

见诱降吴三桂不成,李自成下令斩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并诛灭其全家老幼,吴三桂闻之几乎气绝,于是对李自成的大顺军痛下杀手。三海关一战,借助清军之力,吴三桂彻底打垮了李自成大顺军的士气,一路追亡逐北,从东北到华北到西北,李自成最终败亡于湖北。余部或降或灭,或与张献忠旧部一起投靠南明王朝。

吴三桂与清朝歃血为盟,甘作清廷鹰犬,不仅助清军剿灭农民军,还卖力地击灭了明朝的最后余脉—南明王朝,生擒并绞杀了南明王朱由榔。至此,吴三桂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为清廷稳固江山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自己也收获了巨大的利益,被清廷封为异姓王,总督云贵,效明朝沐英故事,掌管西南军政大事,西南官员升迁罢免,财政收支使用,一由吴三桂把握。应该说,清廷待他亦不薄。当年冲冠一怒,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好景持续了三十年。碰到了康熙这个愣头青,非要搞个裁撤三藩,当时康熙倒不是为了针对吴三桂,相反,给了他所能给的一切待遇,只要答应撤藩,吴三桂开出的所有条件,康熙都毫不犹豫地照准。然而吴三桂在西南称王多年,俨然就是个土皇帝,哪里放得下经营多年的地盘。而且他顾虑撤藩之后,立即就会遭到弹劾,到时手上无兵无钱,清廷给他来个秋后算账,还不任人宰割!权衡利弊,考虑良久,吴三桂决定起兵反清。

吴三桂反清之初,迅速取得了辉煌战果,闽越的耿精忠,岭南的尚之信,西北的王辅臣都先后揭竿,吴三桂的旧部,明朝的降军,农民军的老将都纷纷起来响应,吴三桂率军出云贵,下湖湘,取桂林,一时西南、西北、东南皆非清廷所有。清朝措手不及,康熙焦头烂额。究其原因,一来吴三桂手下多年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能征惯战之士多,旧部故吏遍天下,极易呼应相通。二来清廷未曾料到吴三桂竟敢公然造反,未及防范。三来汉族人们饱受满族人欺压,都恨不能将清军赶出中原。四来清军入关以来沉于享乐,战斗力急剧衰减。所以吴三桂一反,没过多久就夺得了半壁江山。可惜他在大胜之后,没有乘胜追击,一鼓作气进取中原,而是徘徊不前,在湖湘迁延停留,错失了战机,给了清廷重新部署调整的时间。终被清廷各个击破,最终身死国灭。

吴三桂的败亡,有战略上失误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吴三桂自身。当年冲冠一怒并不是为了情义,而是为了私利。擒杀南明王也不是为了忠义,而是为了名利。明朝于他曾有厚恩,他却为向清廷表白心迹绞杀了朱由榔,这本就是不忠不义,清朝对他言听计从,有求必应,他却为了私利而反,背离了忠义之道,虽然汉族人起初大都支持他,但其实他是师出无名的,事成之后,何去何从,从法理上讲,无法服众,所以到了后来,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人家要效忠都不知道为谁。

中国历史上历来造反都要先找好充足的理由,而吴三桂造反是并不是理直气壮的,怒而降清,为的是私利,愤而造反也是为私利,如何能不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