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寇与冠”想到的

2021-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摇曳de珊瑚

以前学过“寇”,这学期又学了“冠”。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是特别爱混淆的两个字,很多学生一听写就会弄错,不是张冠李戴,就是部件混写。

不过,汉字是有故事的,自从喜欢阅读汉字字理方便的书籍和文章后,增长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现在,再讲解区分这两个字后,效果好多了。

寇字,词条上是这样解释的:

寇,会意字,从宀( 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 pū),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冠,会意字。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给学生讲的时候,让他们把各个部件的意思了解了之后,寇,可以说:一个手持木棒或武器的人,进到别人家的房子里,用武器打主人的头,这种行为就是侵犯,这种人可以称之为“寇”。
冠(第一声),就是用手拿着帽子放在头上。

这样一讲,学生非常感兴趣,对这两个字的意思记得很清楚,再趁热打铁,赶紧练几遍字形巩固记忆。
记得我小时候上学,大家出了错字,就会被罚抄多少遍。这种加强记忆的方法到了我参加工作以后,还在沿用。抄写巩固,确实有效,但是不宜过多。如果太多了,比如十遍二十遍的,那时,学生考虑的只是什么时候完成任务,而不是这个字念什么、怎么写了。有时候,练着练着,字还可能就走形了,所以,就是抄再多遍,学生的心不在那里,很多都变成了无用功。
(网图侵删)

不过,虽然比较有趣味,也不要指望他们立刻就能区分和记住——虽然当时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第二天听写,仍有一些人会错。以前,我会觉得疑惑和焦急:你已经认真听了,当时就多次复述、书空记忆,并且又练习了几遍,怎么还是会错呢?现在,我平和了很多,不再因为那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焦虑。因为,四十个学生,各个方面都各不相同,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把课堂内容记住。

所以,可以再讲再练,单独反复指导……即使这样,到考试的时候仍会有人写错。

其实,这才是正常现象,我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学习提升自己,尽量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做好课后指导……至于其他,就不是我的能力范畴之内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