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得到App一周年/一年,加入“终身学习者”阵营

2017-06-08  本文已影响69人  安想喝黑咖灰

*偶然的相遇

去年和朋友聚会聊天时听说了“罗辑思维”,然后就在“喜马拉雅”上开始收听,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从那时起,自己就渐渐就迷上了这种“听知识”,喜欢上每天被罗老师刷刷认知的感觉。

接着,我又关注了罗老师的微信公众号,罗老师成了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个声音,感觉自己每天都能有一位学者陪伴身旁,那真是一种神奇而美好的感觉。


*开始的接触

因为罗老师停止了在其他平台上更新,自己当时可以说是“被迫“下载了得到”。虽然以前我也知道有这个app,但自己迟迟没有下载,原因是因为“怕麻烦”。因为下载了他听节目就需要自己注册一个账号,而自己当时身在在国外,可以说最让我头疼的一件事就是注册国内app的新账号(因为要输联系方式而自己国内的电话又暂时用不了)。果然不出所料,我下载了得到,开始注册账号,结果就遇到了问题——自己国外手机号没有被顺利识别。但是,我为了能继续听节目,立马就赶紧留言反应给了得到的后台人员,就在的这时,令我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可以说是相当快地,就在第二天,我再尝试注册得到账号时竟然就成功了,当时自己的第一想法就是:能够这样快速回应用户留言的app绝对值得拥有的。因为得到这样快的回应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以前在一些其他app上长久遭到“漠视”的经历,所以他的这个快回应可以说让我对他的第一印象相当不错。

注册完成,那就赶紧订节目,自己第一个就订阅了罗老师的“罗辑思维”,因为已经习惯了每天被罗老师刷刷认知,所以就十分不想停下了。而且,自己也由衷觉得罗老师对“罗辑思维”节目的改进也让这个节目更易接受了,因此我就更不会错过了。


*陆续订阅其他专栏

自己在得到订阅的第一个专栏是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说来也是巧,那是一天自己做午饭时(有时差),手机屏幕突然亮了,是得到的直播提醒,那一期的主讲人是吴军老师,自己隐约记得后面罗老师好像也上来讲了几句。那时的自己还未在得到订阅任何一个其他专栏,因为当时我已经满足于每天听罗老师更新的节目和补听以前的了。但是,当自己听完了那天吴军老师的直播后,我真是深深地被他所讲的内容打动了,因此听完就立马去订阅了专栏“吴军硅谷来信”,然后就开始补听自己感兴趣的以往来信以及每日更新的来信,感觉自己每天的收获又多了一些,真的是挺开心。

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不久,自己就迎来了一次“连续订阅”。这出现在得到直播最多的那一星期。因为那次听完吴军老师的直播后觉得收获不小,自己后来再看到得到直播提醒时,只要是有空,便会去听听。自己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周,那一周,得到团队可以说是组织了将近一周的直播。也就是那周,自己连续定了几个专栏,几乎就是听完一场就去订一个,因为老师们讲的内容都让我难以抗拒,自己实在是太想听听那些老师们的智慧了。关键是,随着自己逐渐补听完了硅谷来信和罗辑思维之前落下的内容,我惊讶地发现其实自己每天还有再听一些内容的时间。就这样,自己的的专栏里又多了不少新成员——郝广才老师的今天、马徐骏老师的外刊、吴伯凡老师的伯凡日知录、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等等。后来,自己还又追订了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并且还在近期的得到活动期间购入了“每天听本书”的一个听书套餐。总之,随着自己的“订阅”界面越发丰富,自己的收获也是越来越多,真的挺开心的。


*得到带给我3大改变

1.时间管理的新认识

自己出来上学后,因为时间短课程紧,越发体会到了管理好自己时间的重要性,自己一开始还在网上报名参加了一个“时间管理”课程。通过他,自己对时间管理可以说是有了一个最初的认识,可以说他在那段时间的确帮助我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地还不错。但是,自己总觉得还有些欠缺。通过那门课,我学习到了“番茄工作法”、“时间四象限”、“文档整理”等时间管理的基础技能,可以说当时,自己就是尽可能地把每天都过得“井井有条”,一开始效果的确还可以,但是,不幸的是,由于地区网路原因,自己在这边竟然登陆不去那个国内的上课上课网站了,因此,自己的那门时间管理课程就被迫暂时中断了,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后面的“时间管理技能”,自己是暂时学不上了,那一刻,我真地是相当地失望。

但是,随着订阅了几个得到专栏,自己渐渐发现,其实我订阅的不少专栏里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了时间管理,因此自己还是有机会更好地“和时间做朋友的。尤其是比起传统的时间管理,得到专栏的这些老师们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管理自己时间的方法,那就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这可以说是在自己读李笑来老师专栏后印象最深的一个知识。可以说,他所讲述的内容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自己以往的许多认知,他让我明白了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其实比管理自己的时间更加重要。现在,他的那个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袋里, 让我时刻都提醒自己去管好自己那宝贵的注意力,把她只用在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地方。另外再加上罗老师的专栏里关于“拖延症”的一篇、马徐骏老师专栏里“劳拉时间管理”的一篇、古典老师专栏里关于“精力”管理的几篇…,当我听完所有这些后,我感觉自己被领进了一个“时间管理”的新大陆。比起以往相对“被动”地管理自己的时间,自己现在可以说是在学着更加主动地去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比起以往的“管理”时间,自己现在是在不断地努力去“和时间做朋友”,尤其是近期开始读李笑来老师的《和时间做朋友》和《七年就是一辈子》两本书后,我真是越发觉得时间其实是不受我们管理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将自己宝贵的注意力放在那些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地方,只有这样,时间才会成为我们的朋友,才会向我们展示他友好可爱的一面,然后帮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2.学会分享知识

在一天听吴军老师专栏时,突然注意到了底下的“请朋友读”,于是就尝试着将那篇文章分享给了我的父亲,因为觉得吴军老师来信里面的一些关于企业管理、个人管理、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对他应该有所帮助,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父亲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第二天我和母亲视频时她就告诉我说:父亲说我给他发的内容特别好,他觉得女儿真是长大了。因此接下来的日子里,自己就继续把有用的内容时常分享给父亲,直到有一阵子自己有些忙碌,偶尔就忘记分享了,结果就遭到了父亲的小抱怨,因为母亲跟我反映说父亲问她女儿最近怎么不发东西了,我当时听后不禁笑道“这是听上瘾了”。于是,自己每天又多一门“功课”,那就是把每天听的内容筛选后发给父亲。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父亲听了我发的内容后觉得自己有了些提高,母亲的“小埋怨”就出现了。有一天母亲突然跟我抱怨说为何只分享给父亲却不分享给她,于是,我立马就给我们三个人建了个家庭学习微信群,然后就每天发东西到那个上面,这下大家就可以每天一起进步了。就这样,自己每天的任务就变成了先听一遍所有订阅的专栏,然后有选择地发两到三个到我的三人家庭学习群里,因为怕自己发的多了他们吸收不了,所以这个量自己一定要控制好,因为我很不想让这个“零碎时间的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渐渐地,自己就感受到了父母的改变,尤其是对我态度的改变,以前在他们眼中,我好像一直都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但现在,因为他们不断地感受着我的成长,所以他们嘴里就慢慢多起了那句“女儿长大了”,我觉得这就是对我很好的肯定。然后,我的另一感受是,由于不断地被我灌输着“新知识”,我的父母还是比较能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潮流发展的,感觉自己与他们之间几乎是没有交流上的代沟的,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小三口之家的关系也一直保持着那份温馨与融洽,这实在是令自己很开心。

并且,因为不断地和父母分享知识,所以我也持续地体会着那种“分享”所带来的喜悦。渐渐地,自己也会尝试着在与他人聊天时跟他们分享一些自己在得到上听过的精彩内容,这自然让我收获得了不少好评。同时,我也发现身边开始用得到听知识的人是越来越多了,真心觉得这种大家一起学习的感觉很赞,也希望自己未来能跟更多人分享这个超棒的知识平台。

3.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这个概念可以说是至今为止自己在得到获得的于我最有价值的一个概念。在我订阅的不少专栏中,老师们都有讲到过“如何学习”。现在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李笑来老师近期有关“学习”的分享,其中提到的三个学习阶段“1.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2.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3.能学会没有人教授的技能”很是刷新了自己对学习的认知。

在我看来,这些得到专栏的老师们其实就是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有人手把手教”的学习机会,尤其是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专栏,那真的是可以帮助自己逐渐培养起一种经济学思维,一种自己这个文科生以前从未拥有过的思维,虽然里面有的内容自己需要反复听反复看反复琢磨才能渐渐吸收,但是这就是学习不是吗?真正的学习,不就应该是一个“死磕”的过程吗?因此,自己真地是越发喜欢这个app、这个知识平台、以及这个团队了,觉得他们所做的事实在是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但是,这种有人指导学习的机会毕竟有限,对于现在仍处于第二阶段的自己,其实更多地还是通过查资料看书来学习新知识的。那么在这里,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不得不承认,自己以前并不是个爱读书的人,尤其是相比起看节目、听讲座来说,自己一般是不会再去主动看一些其他“课外书”的。虽然自己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对于“阅读”,自己一直提不起太大的兴趣。但是,自从听了“得到”之后,自己对于“阅读”,可以说是越来越喜欢了。还记得前段时间“世界读书日”时候,在得到举办的一期直播里,吴伯凡老师来推荐了几本好书,自己当时听完后就立马去下载了下来,现在,自己已经读完了一遍《活出生命的意义》和《奇特的一生》,自己的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越读越能体会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简直就是读上了就不想停下来,以至于自己竟然开始读一些早买回来却一直没动过的所谓帮我提高英语的书籍。不知不觉间,自己竟然发现自己开始喜欢上读书了,无论是从书中获得知识的那种快感还是从书中知晓他人经历的那种惊叹,都让我越发看到了读书的价值,尤其当自己时常还能在实践中运用读过的书中的一些内容后,那份收获感真是让自己越来越对书爱不释手了。

对于李笑来老师所提到的学习的第三阶段——无师自通,自己觉得那是个相当“高深”的阶段,是个自己现在依旧没有到达的阶段。但是,通过笑来老师举例他学习比特币的经历,我觉得我对这个第三阶段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初始认识。可是,如果自己想要真正到达那个“开挂的第三阶段”,现在的自己还需要去不断践行、不断感悟、不断反思总结。由此,这也就成为了我当下一个新的并且很重要的目标——一个学习“学习”的目标。


*小结:

使用得到,第一印象,很好

订阅专栏,不断成长,很好

动脑留言,能入精选,很好

罗辑思维、伯凡日知、硅谷来信

徐俊世界外刊、兆丰北大经济、笑来财富自由

坚持听读,坚持学习,坚持践行

开眼界,刷认知,补短板

学习学习再学习

提高提高再提高

大家一起,长成更好的自己!

得到,你值得拥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