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8)周日上午秋13
习惯能不能持久?
在娃儿们的实际生活中,每天都在起起伏伏,前段时间Jessica或许是因为听力的难度增加了,所以动力不强。又或者是因为拼词的练习,让自己的行动力减缓,这些行动我都能理解。而背后看到的行动以及练习的弱点,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
hardy造句的时候,跟词完全没有连接,也就谈不上和情景有连接了。所以当成任务式的行动,必然会让自己无力又没有成就感,因为不想做或者不想认真做,所以内心的愉悦感自然会下降。
对于故事的兴趣只建立在了解人物和情景的发展,好玩、有意思的就会看几眼,而持久地认真投入,才是目前最大的障碍。你只是为了读而读,还是因为喜欢而读,区别太大了。同时喜欢的故事,不能一句一句地细读,只是了解一个大概的场景,完全不去进入文字的细节来赏析,所以无法真正从阅读中带来愉悦感,这也是目前的现实。突破情景带来的愉悦,真正进入文字的表达,觉得作者的描述不错,表达方式不错。没有耐心和持久的毅力,很难真正看见。
所以仅仅只是理解一个故事,而不能和自己的生活联系,或者与真正的生活场景来交流,娃儿们的理解仅仅只是知道,如何把知道的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迁移到自己身上,并且清晰地表达出来,把画面、情感和真实的情景联系起来,把这些看不见的东西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让自己可以看见,也能让别人可以看见,或者才是语言的意义。
而娃儿们局限在只是为了把题目做出来,是无法真正弄明白情境到底在讲述什么?
为什么一直用听、说以及写作来呈现娃儿们真实的状态?
也就是为了看看,娃儿们有没有试着用英语来说话的能力。
把自己想说的话,说清楚,讲明白,这是我们在吸收词汇和句子的真正意义。
最近一直在看娃儿们表达的句子、诗歌和故事。
从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来表达,到现在歌谣可以表达一个主题内容,尝试来用句子呈现一个完整的画面和情景,这样的意识已经有了。
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句子的表达。娃儿们对于自己所读的句子,无法按照节奏和结构来分析和切分,所以造成句子的表达方式完全是复制英文,这也是大童普遍的问题,无法把语感感知到的情景用英文的语句表达出来,中文太过于强势,造成思维无法转化,所以读到的内容无法立马转化。造成了头脑中有很多话想说,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这和我们大人缺乏练习是一样的状态。
除了用听力和阅读来提升自己的积累,增加自己的情景理解,从而慢慢找到一些突破口。
例如
hardy在造but这个词的句子时。
引用了magic finger里面的句子。
I am not a stupid girl. But I am a nice girl.
这样自然的切换,零星出现在练习中,至少看见了切换运用,虽然花的时间长一点,但是也是值得的。毕竟有些基本功还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