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杂记(97)抗风险能力
抗风险能力的差异
昨天晚上(2022年3月13日晚),张丹丹七点到八点多的时候,去XX商场晃了一圈。
XX商场的负一楼是一家大型C市,运营最少已经有二十年。想想二十年以前C市卖场的盛况,人流如织,十几个一字排开的收银台档口前,排队结账的顾客都像一条长龙。
而今,门前冷落车马稀。
稀稀拉拉的几个散客,分布在卖场的角落。
从前,商家爆满C市的卖场。而今,随着持续的C市生意清冷,一部分商家已经撤柜。以往需要抢才能进驻的C市铺位,现在已经空出来了些许地方 ,空置在那里,估计招不到商家。
C市的消费群体,本就是大众。略偏向于中低端收入群体。随着近几年经济的持续低迷,中低收入群体赚钱更难了;而同时,物价却在上涨,这一情况,有限的生存资源,更加进一步挤压了他们的消费空间,本来就购买力不足的这个群体,消费能力就更加滑坡了。
而C市的卖家,面对的主要受众,就是这个群体,这个群体的购买力明显下滑了,他们的经济又怎么可能正向增长呢?
何况,还有互联网销售、以及在大Zhong创业,万Zhong创Xing的倡导下,还有别的各种创新的销售模式也在分客流,而源头的资源(这个群体的购买力),就只有这么多,所以,卖场演绎成如今的这般境况,也是在情理之中。
而C市上面平时就比较冷清的商场,几层楼的商户 ,表现出来的:却是出奇的镇静,一如既往。
上面商场的几层卖场,它的客流,从来就没有C市那么火爆过。但今天,入驻的商户,却依然是满满的,卖场的场地,依然没有空挡 ,空置出来的位置。
这个现象,让丹陷入了沉思。
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入驻商场的卖家,他她们的荷包,扛得住这些年经济低迷造成的负面冲击;同时,商场这些商户的顾客群体,他她们的荷包, 也扛得住这些年来经济低迷造成的负面冲击。
否则,无论是商户还是他她们的顾客,他她们中只要有其中一方的荷包,扛不住经济持续低迷带来的负面冲击,就不是今天这个四平八稳的局面了。其面临的境遇,则很有可能:跟负一楼的C市如出一撤。
商场的商户,还能够淡定的活下来,没有仓惶逃离,是跟他们自己的经济实力、他们的顾客群体的经济实力直接挂钩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抗风险的能力。
而怎么提高这种抗风险的能力,则又回到了一个老生长谈的话题:对资源的认知、博弈与操K等等,这里就先不讨论了。
以上,为个人实时所思所感,对错勿喷。

简书首发,尊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