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年吃六百斤羊肉?以前的现在的蒙古人平日主要吃什么

2018-02-04  本文已影响63人  天长水秋

有一个专家曾经在内蒙古生活十年,他说蒙古人一年是吃掉六百斤羊肉。

如果在农业已经发展到今天的社会,蒙古人一年要吃掉六百斤羊肉,那么在蒙元时期的蒙古人一年得吃掉多少羊肉呢?蒙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普通人是如何饮食?他们是不是完全以肉类为全部饮食内容?

人类饮食所摄入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如果饮食结构中只有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没有碳水化合物,对生命的进程会有很大影响。这在今天已经是常识。但对于古代的那些游牧民族,这个常识能不能被他们接受呢?

如果真如那位专家所言,游牧民族饮食中包括碳水化合物吗?

​让人垂涎的羊肉

据赵莹所著《旧唐书.室韦传》记载,室韦部落的人,“畜宜犬豕,豢养而噉之,其皮用以为韦,男子女人通以为服。”

他们的牲畜有狗、猪,养狗养猪是为了吃肉,已经掌握了熟皮子工艺,做成男人女人都穿的衣服。这说明在当时室韦部落中畜牧饲养业,牧放的主要是马、牛,饲养的以豕犬为主,尚无羊。典型意义上的游牧业经济还没有形成。

比《旧唐书》所载时间稍晚,南宋驻蒙古国大使彭大雅所著《黑鞑事略》记载,到蒙元时代,蒙古族的畜牧业“其畜牛、马、犬、羊、橐驼,胡羊则毛氄(rǒng,鸟兽细软而茂密的毛)而扇尾,汉羊则曰骨律,橐驼有双峰者,有孤峰者、无峰者。”也就是说到羊成为游牧民族的重要牲畜。羊成为蒙古族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所谓“牧而庖者以羊为常”,食其肉,饮其乳,衣其皮,用其毛。

是不是有了羊,蒙古族人就日常饮食全部食用羊肉了呢?

根本这就是个误区。

羊肉只是提供了蛋白与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是要不可或缺。这一点从宋与辽、金时期的种榷场的交换物资就可以看出。中原及江南地区向北方输出的主要是农产品及手工业制品以及海外香药之类。辽、金、夏地区输往南方的商品则有牲畜、皮货、药材、珠玉、青白盐等。

农产品包括稻米、小麦之类;手工业制品包括各种装饰。有的时候,连铁锅都成为禁售物品。如果不是大环境制约,就要看双方主管的心情还有到手的油水多少了。

当然双方都有禁忌:南方不得往北方出口铜铁、硫黄、焰硝、箭笥之类军用物资;北方的马匹一般都严禁出境。

实际上,蒙古族的饮食习惯西北方受来自中亚的伊斯兰饮食文化影响,而东南则保持着相对保持其原有风味。西北方生活的蒙古人饮食当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自小麦谷物制品;东南则更多是水稻制品。

具体来说包括在漠南漠北,以及现在的新疆及以西,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以小麦制品,各种面食为主,也包括小大麦、燕麦、黑麦、高粱、粟、黍、黄米、荞麦。

​宋金时期在大理开通的榷场

在东南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人,因为是蒙古高原的后院,他们对中原先进的种植技术更为理性,学习,借鉴。

在整个蒙古高原东部的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中即包括小麦大麦等等,还包括水稻,也就是大米。在蒙古人中,有人进行种植业尝试。这些基本上都是在东部草原上进行。但因为自然条件及技术方面的原因,产量很低,而且无法连续,导致种植不能给更多蒙古人提供饮食所需粮食。

在今天的蒙古人家里还能看到最传统的小吃炒米。它蒙语叫做“蒙古勒阿木”,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经过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清香爽口,充饥耐饿,是别具风味的传统食品。

到忽必烈建元,大蒙古国定都北京,蒙古人的饮食习惯并没有改变。依然是肉食与碳水化合物基本平分。

现在、包括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蒙古人有一年吃六百斤羊肉的事情吗?

抱歉,这个纯粹的扯蛋!

​香气扑鼻的红焖羊肉

​我曾经询问过好多现在还在草地上放牧的蒙古人,他们平日里的主食也基本上是碳水化合物,羊肉、牛肉、马肉并不是所有时刻都用来当成主食。

所有在草原上放牧的蒙古人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到城乡去购买各种日用品及蔬菜。比如挂面、麻花、各种油炸食品等等。你平时吃的土豆、大葱、长白菜、圆白菜等等,你在内地看到的,能吃的东西,蒙古人现在也一样不少地吃着呢。

生活在城里的蒙古人,穿行于鳞次栉比的高楼间,越来越多的生活习惯都已经相同或接近内地人,比如都住在一个楼区,未必就是很多熟悉;甚至住多年对门都可能这样。

到今天牛肉、羊肉都辣么贵啦,怎么舍得一年吃六百斤羊肉呢?

文中图片均源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