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书_码字者:邵明
史学家刘志伟教授:《让那些被权力遗忘的人群,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一文的摘要——“历史学家经常以上帝视角代入到历史当中,他们制造出“人民”的概念配合着权力,但人民常常是被意识形态想象与编织的对象。那些无缘进入历史书写的人群,他们琐碎的生活常常被历史学家的笔墨与目光忽略。”
——“敏感的历史学家常常会反思自己不自觉的与上帝视角是否能够真实地反应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冷静的、中立的、带着必然性的,后者则是粗糙的、热切的、充满着偶然,如果历史中的人面目模糊,成为典范记忆的注脚,那么以关注个体差异与特征的历史学的生命力则将大大地打了折扣。
历史学家为什么如此重视民间文书(家庭书信、家谱、笔记、日记)?除了民间文书可以使我们对事实有更多细节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些文书是当事人在处理当下和切身利益有关的事务留下来的材料,其中呈现出来的情境,会比别人用记述方式描绘的同一件事,更接近实际的情形。”
——“这些在历史活动中形成的材料,本身可能是单调和形式化的,研究者要走进这些材料的历史现场,不能期待有足够的文字描述帮助,就更需要回到这些材料的空间现场,了解同这些材料有种种关联的人,因此我们的研究特别强调在历史田野中去解读史料。”
阅读此文更坚定了我写野史《海上梦呓》的决心。我相信《房老虎》一书将成为上海房地产发展史不可或缺的几页野史,《灰色年代》也将成为文g野史的小插曲。
令我多虑的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已习惯在电脑上,手机上码字,家书有微信传送,家谱、日记、笔记在键盘上书写,草蛇灰线已成过往。电脑如被新冠感染,笔记、日记如被和谐,史学家将无米之炊,历史将会缺憾。
我原来写过一篇《上海文庙书市》里提到,文庙旧书市场,家书、家谱、笔记、日记行情暴涨,这些民间文书一纸难求,洛阳纸贵,现在看来与历史学家们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