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考试更想去玩——心理活动与动机分析

2017-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宁择灵

大部分考试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或行为反应——临考前更想去玩。

如果你认真问问自己的内心,可能会有类似的答案:

如果我去玩,没好好学习,考不好会怎样?

1我可能对自己失望。

2失望我没努力,没毅力,没自制力,任性,没自控,没意志力,分不清轻重缓急等等,但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3我保护了自己虚假的自信心。

4我再次放弃了真实的进步。

5我会没有长进,停止成长,自欺欺人,自怨自艾,越来越失去真正的自信。担心……

如果我现在好好学习会怎样?

1那我考不好就再没有任何借口了。

2我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失望。

3我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聪明才智,考试能力乃至智商产生怀疑。

4我会不相信自己——这太可怕了!害怕……

以上心理活动的动机,可以看到思考和思路最后都是为了自我保护,但去到的方向都是负面情绪,当因担心和害怕的情绪而产生学习或不学习的行动,动力是负面情绪带来的力量,自然过程中也伴随着这些情绪。没有人愿意长期处在负面情绪中,所以无论行动或不行动,内在的追求都是相反的方向,如此才体验轻松快乐。当这两股力量,思想和情感,不断耗费能量在相反的目标相互对抗的时候,行动也就艰难和停滞起来。

我怎样才能在几天的复习中通过考试?

1抓住保底65分的优势得分项。

2分析必考点,概念记牢。

3抓重点,抓大放小。

4争取优势科目通过。踏实……

以上心理活动的思路是面对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感受是踏实和平静,行动也变的容易起来。

临近考试更想去玩——心理活动与动机分析

在平静愉悦的心情下学习,与在担心害怕中学习,效果或许相同,效率可能差别极大!适度的紧张是有利的,过度则有害。

学习本身除了掌握知识,也是一种社交活动,寻找解决方法的步骤,是一种社会能力:

①先明确问题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出现了什么问题?)

②感受如何?(我的感受如何?对方呢?分别是什么感觉?)

③怎么办?(可以怎么做/做些什么?还有谁会有办法?)

④行写出这些办法

⑤如果不管用,那么我可以试试不同的办法,直到找到解决办法。

如何学习,如何应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应考能力是可以通过自我觉察和思考来锻炼的,而绝不仅仅是通过做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