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瓜田日更收文专题[临时]读书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三)

2023-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腊梅5朵

楚雁潮这个人物是《穆斯林的葬礼》中最让我潇然敬慕的人。

“雁去雁回雁不散,潮起潮落潮无眠”形容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思念不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有任何变化,尤其是相思不得,夜夜难以入眠的伤痛是难以言喻的。这样一句诗歌用来形容楚雁潮对于已经香消玉殒的爱人韩新月的思念再恰当不过!

在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这样的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两个相依相偎的爱人,紧紧地贴在一起,多么的幸福。但是作品中的楚雁潮只能在韩新月的墓碑前独自弹奏着《梁祝》,如泣如诉的琴声仿佛在诉说则无尽的思念,听来令人潸然泪下,不忍卒听!

命运同样悲苦的两个孤独的灵魂好不容易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北京找到了对方,并且互相安慰,互相取暖,谁知道,造化弄人,世情凉薄,二人阴阳两隔,留下了不禁唏嘘的我们。

《穆斯林的葬礼》的作者霍达塑造楚雁潮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首先,楚雁潮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宽容慈爱、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学术严格苛刻、对爱人至情至性、对长辈尊重有加的近乎完美的男人,但是他最挚爱的爱人韩新月在二十岁的年纪离他而去,太令人同情了。

其一、对工作认真负责。

他是十几个大学生的班主任,也是英语授课老师,对于自己的学生,不管是对政治狂热追随的郑晓京,还是“笨拙”的罗秀竹,或者是一口上海腔的小老乡谢秋思,以及最好的学生韩新月等等,他都是认真授课,还时不时地到他们的宿舍体察民情;后期因为自己需要照顾重病的爱人韩新月,他不忘向系里请假,以免耽误孩子们的课程;新生到校,他微服私访,亲自去接新生,这才有了他和韩新月充满戏剧性的第一次见面。

其二、对学生宽容有加。

谢秋思的老乡唐俊生原本和谢秋思谈恋爱,但是后来,谢秋思“移情别恋”楚雁潮,于是,唐俊生在课堂上把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歌翻译出来,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楚雁潮因势利导,并没有责怪唐俊生,反而是把他翻译的诗歌作为教授学生课程的契机。不管是对于学生的胡闹还是谢秋思的追求,他都以最大的宽容加以引导,避免了事情的恶化。这才是学生喜欢的名师。

其三、对生活充满热情。

楚雁潮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不管是热情的迎接报到的新生,还是激情澎湃的在课堂上演讲,还有对小提琴还有翻译事业的热爱,处处都显示了他对生活的热情态度。

其四、对学术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

翻译鲁迅的作品本来就是很难的一项工作,尤其是《故事新编》中有很多佶屈聲牙的诗歌,翻译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准确的翻译作品,他不仅和自己的学生韩新月讨论,还查阅大量的翻译资料,认真贯彻“信达雅”的原则,这才有了后来的《起死》、《奔月》、《非攻》等译作。

其五、对爱人的至情至性,关爱有加。

楚雁潮和韩新月从新生接待相识,从女生宿舍闲谈深入了解,从备斋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从翻译互相吸引、从新月生病住院两心更为贴近、从《热爱生命》灵魂升华、从梁祝爱彼此至深、从新月亡故之后楚雁潮狂吻新月到爱的极点、从梁冰玉回来后在新月墓碑前听《梁祝》感受二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即使是韩新月过世十六年(韩新月1963年过世,梁冰玉1979年回国),楚雁潮对爱人的思念历久弥新,从没有消失过一点一滴!

其次,楚雁潮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但是他和韩新月一样命运悲苦,到最后不管是自己的身份还是自己的爱人,他受到的都是最深的伤害,读者朋友不管是谁,面对这样的情况难免掬一捧同情的泪水。

其一,身世悲剧

直到本书最后,楚雁潮的身份之谜一直没有解开,他的父亲到底是反革命,还是革命者都是一个谜团。这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尤其是到了后期,中国进入十年浩劫,他的身份更是难以解释的清了。这是时代因素造就的,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耿耿于怀的原因。

其二,爱情悲剧

他的爱情悲剧有家庭的因素,尤其是梁君璧的极力阻挠、韩子奇的过度软弱;民族因素,即使到了今天,不同的民族之间通婚都是困难重重的;有个人因素,如果韩新月没有生病,即使生病,得的不是心脏病那该多好!

最后,对人们的启示。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唯有爱不可辜负!为了真爱楚雁潮可以亲吻已经过世的韩新月,这是多么浓烈的情感喷涌?

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到正确的人是我们爱情最大的幸运,他们当时的相遇是完美的,但是遇到了不可抗拒的阻力,这是悲情产生的原因。

人世间的爱情千姿百态,但是把握一点就可以。我以我心待真爱,今生无悔结识君。凡事努力去做,不让事后后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