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简叔和他的朋友们

吃的政治(二)

2020-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德乐

文/乐德小老儿

咱们再说说如何吃,就是烹饪。

中国的烹饪文化源远流长,东西南北都有各自的特色,现如今有所谓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这只是大致的说法,其实各地因物产、气候和风俗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菜,我们不必纠结。

我们的食材来源广泛,除了种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还有天上飞的都可以成为盘中餐。烹饪手段五花八门,有炒(爆、熘)、烧(焖、煨、烩、卤)、煎(溻、贴)、炸(烹)、煮(氽、炖、煲)、蒸、烤(腌、熏、风干)、凉拌、淋等等,装盘方式更是琳琅满目,百花齐放。刀工、调味、火候各有法度,菜品要求色香味俱佳。烹饪既是技术,也是艺术。

但是中国烹饪文化的多样性,却成了不少西方人诟病我们的地方。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家庭、菜场、食堂、酒店到处都是血淋淋的屠杀现场,非常不人道,甚至残忍。

这是西方人虚伪的地方。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中,动物蛋白占比最高,表面上他们吃的是真空包装的干净食品,其实背后大规模的屠杀依然存在。只能说老外专业分工比较细,而中国人动手能力都比较强,比较勤奋,如果屠宰都在专业化工厂进行,人力上不可能,成本上不可控,也不能满足我们喜欢新鲜食品的要求。

关心小动物,而不关心大动物;关心动物的权益,而漠视人的权益,这是很奇怪的逻辑。日本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大肆捕杀鲸鱼,他们也没说什么。

当然,中国人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公务会友,会餐宴会都是标配。不少人把它变成炫富和显示身份的手段,或虚张声势,或变相贿赂,追求新奇怪异,什么东西贵就点什么,奢侈浪费 ,口爽,目盲,心发狂。餐桌成为贪污腐败和犯罪交易的温床。这就绝不能等闲视之了。

还有吃饭的礼仪。中国人为什么比较吵闹,因为我们集体意识更强,更愿意分享,而老外对私人空间的要求高,人我之间分得比较清楚。我们人多资源相对缺乏,而老外地广人稀。这是一种社会状态,和礼仪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至于中国人喝汤、咀嚼的声音大,那是我们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在不同的阶层情况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有一个过程。看看那些国外的底层社会,情况也是一样的。

有人说,静悄悄吃饭的礼仪最早源于食物的匮乏,不发出声音,那是怕别人来抢。你看不论大小动物吃东西的时候都是静悄悄的,而且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的,好像是那么回事啊。二师兄除外 ,它是圈养的,一日三餐不由己。

总之,拿这个来黑我们的个人素质,政治的因素更多一些。

其实我们古代的贵族对吃讲究得很。论语里孔子有一段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还有一句话就是:“食不言、寝不语。”

不过,吃什么,怎么吃?饮食习惯确实事关重大,它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实实在在的。

当初生活在印度的英国殖民者,晚餐时都要穿上正式的礼服,按照和国内一般的流程如法炮制,就是为了使自己保持对母国文化的认同,防止异化。

我们的海外华侨,不论生活在国外多少年,只要不忘家乡的味道,不忘拿筷子,时时惦记喝茶,那他的心就依然是中国心。反之,如果一个中国人只习惯用刀叉,吃牛排,喝咖啡,那他只能是一个香蕉人,皮肤是黄的,内里是白的。

小而言之,一个长期生活在上海的四川人,如果他不再习惯麻辣的味道,看到兔头开始皱眉,那他就很难是个四川人了,他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也许就是上海人了。相反,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麻辣香锅的味道总让他魂牵梦绕,那他一定不改四川人的秉性。

家乡的味道就是这么重要!

还有宗教的饮食禁忌,这个大家都知道。除了各种从教义上的解释外,我认为饮食限制也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