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刷屏朋友圈的保险谣言,支付宝保险拒赔深度分析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保险这个行业非常复杂,产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信息的真伪。
一些似是而非的保险谣言,总能通过朋友圈迅速传播,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今天深蓝君就和大家谈谈,最近广为流传的6大保险谣言,千万不要被忽悠了。
谣言1:支付宝拒赔,保险不能网购?
最近,一则支付宝好医保的拒赔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保险销售员也开始趁机宣传:
那么,好医保真的理赔难吗?我们先简单回顾下整个事件:
案件经过:
A 先生在支付宝上购买了好医保,后因心脏病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治疗,出院后申请理赔。
理赔结果:
由于这家医院是私立医院,不在好医保的保障范围内,保险公司决定拒赔。
虽然深蓝君很同情 A 先生的遭遇,但是好医保的条款确实写明:只保障二级及以上的公立医院。
A 先生去了私立医院,保险公司按条款拒赔,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
我们再来看下,几款同类产品的规定:
如图所示,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绝大部分百万医疗险都只保障公立医院,并非好医保的保障有缺陷,更不是人保故意刁难不赔。
我在《又一保险拒赔事件,原来医院套路这么多》这篇文章中也分析过:
由于很多私立医院的管理都没那么规范,甚至存在乱收费的现象,所以大部分保险都只能在公立医院使用。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就诊医院是公立还是私立,是一级还是二级,建议你提前向医院咨询。
谣言2:重疾险即将不保甲状腺癌?
前段时间,传闻银保监会正在修订重大疾病保险标准,以后甲状腺癌可能就不按重疾理赔了。
这个小道消息又引发了一波推销热潮:
在这里,深蓝君无法验证传言的真实性。但就算是真的,大家也没必要胡乱投保,因为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1、甲状腺癌危害性不大
甲状腺癌的五年生存率接近90%,整个治疗过程下来也就花费两三万块,对生活影响并不大。
相比其他高死亡率、高花费的癌症,甲状腺癌被大家称为“喜癌”。
其实,重疾险的本质就是收入损失险,预防得了大病无法工作,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由于甲状腺癌一般不会很严重,对工作收入的影响不大,即便剔除出重疾也是可以理解的。
2、重疾险有望降价
我在《哪家保险公司理赔最靠谱?》一文中统计过,去年各家公司理赔得最多的重疾就是甲状腺癌。
由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非常大,这些赔出去的钱,最终都会算在我们的保费当中。
如果甲状腺癌不再按重疾理赔,保险公司赔付少了,重疾险的保费自然就有下调的空间。
总之,这个事情短期内还不会有定论。无论有没有政策调整,保险都应该尽早配置,毕竟早买早保障。
对于已经买了重疾险的朋友,即便以后发生病种调整,原来的保单还是会保障甲状腺癌的,这点不需要担心。
谣言3:百年被抛售,公司不行了?
百年人寿很多人都熟悉,许多高性价比的产品都出自百年,比如康惠保旗舰版、守卫者 1 号等。
但不久前,万达将名下持有的百年股份,全部转售给绿城集团,这也被一些销售人员拿来宣传:
言下之意,转让股份就是公司要倒闭了?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在市场经济中,股权转让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早在 2005 年,汇丰曾经持有平安 19.9% 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但 2012 年因为公司战略调整,已把平安的股份全部卖出。
在 A 股市场上,就有多家上市保险公司,例如国寿、平安、新华,它们的股票每天都被大量转手,但我们不能说这些公司不行了。
而且,接手百年人寿的绿城集团,也是在香港上市的著名地产公司,背景实力一点也不弱。
我在《准备开一家小保险公司了》一文中也详细分析过,保险牌照是非常值钱的,国内外很多资本大佬都虎视眈眈。
对于等不及监管审批的财团,自然就选择收购了。
总而言之,保险公司股东变更,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完全不影响保单的效力,普通消费者重点关注产品保障就好了。
谣言4:支付宝买保险,有违约风险?
除了拒赔案例,一些业务员还挖到支付宝上面的「 违约风险提示 」:
极端情况下,保险机构可能会无法履约,导致您遭受损失。
于是,又趁机在朋友圈宣传一番:
有意思的是,这些业务员可能不知道,他们公司也有产品在支付宝上面销售…
其实,这个条款出现在支付宝的《服务协议》中,而不是保险产品的合同条款里,根本就不影响保险合同的效力。
说白了,我们买保险,跟我们签订合同的是保险公司,承担履约责任的也是保险公司,而不是支付宝。
所以支付宝说,如果保险公司无法履约,不是它的责任,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保险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什么情况能赔,什么情况不能赔,都在保险条款中写得清清楚楚,而合同的执行由《保险法》来保证。
谣言5:保险收益将大降,不买后悔?
除了甲状腺癌刷屏,最近「 4.025% 」这个数字也频繁出现在朋友圈:
这也是小道消息:监管层可能不再批复预定利率 4.025% 的年金险了,要买就赶紧买,不买将来就要后悔了。
老实说,深蓝君不是监管高层,无法去验证各种各样的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年金险不适合大部分家庭。
1、4.025% 不是到手收益
普通人看到宣传后,可能会以为这种产品每年都能按 4.025% 来增值,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举个例子:30 岁的 A 先生购买年金险,每年交 5 万,交 3 年,看看收益如何?
直接说结论:
预定利率4.025%≠实际收益率4.025%
我们可以看到,10 年后,这款年金的收益率才达到 3.52% ,即便在 70 年后,也没达到 4.025%。
年金险不但前期退保有亏损,收益也是经过几十年才能缓慢上升。如果你是冲着 4.025% 收益率来买年金,很可能会失望。
2、现在不批,不代表永远不批
很多年前,监管把预定利率限定在 2.5%,后来又逐渐放开到 3.5%、 4.025%,其实监管的思路一直跟着市场环境改变。
深蓝君不是神仙,无法预测未来的监管政策,但历史上,预定利率确实降过,也确实升过。
与其拍脑袋去预测政策,还不如深度思考自己的需求,年金险能不能满足这个需求。
我一直跟大家强调,买保险一定要“先保障,后理财”。对于 90% 以上的家庭,相比投资收益,预防疾病、意外的风险,明显更重要。
谣言6:平安重疾险,被取消资质了?
在保险行业,业务员互相诋毁的现象非常严重。近期,部分公司被取消了大病保险的资质,不少其它公司的业务员就开始大肆宣扬。
其实,大病保险 ≠ 商业重疾险。
大病保险是为了防止医保不够报销,用来补充医保的惠民政策,由国家和保险公司合作推出。
承接大病保险的公司,由银保监会统一筛选,但这个公司名单是动态调整的。
因此,这次被取消资质的公司,比如平安人寿、华夏人寿、国华人寿等,只是取消大病保险的报销资质,并不是不能卖重疾险了。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深蓝君建议,千万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去恶意诋毁竞争对手。
其实这些把戏,消费者都看在眼里,恶性竞争的结果,最终肯定是双输。
写在最后:
在保险行业摸爬滚打了好几年,我深深地感受到,普通消费者要了解事情的真相非常困难。
所以我一直坚持更新文章,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能够让大家了解到更多,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导。
保险其实是个好东西,真心期待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保险,用好保险。
如果今天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
一起还原保险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