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一则:屈原至于江滨

2023-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探路前行者

原文: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起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有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选自《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译文:

屈原来到了江边,披头散发,一边行走一边吟诵,眼见他颜色憔悴,面容消瘦。一位渔翁问道:"先生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到了这个地方?"屈原说:"世人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我就被放逐了。"渔翁说:"圣人嘛,应当是不为外物所拘泥而能够随俗而变随世而变。既然世人皆浊,为什么不随波逐流?既然众人皆醉,为什么不能酒和酒糟一块吃掉?为什么要像怀瑾握瑜一样保持节操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人说刚刚洗了头的人必然弹冠而戴,刚刚洗澡的人必然抖去衣服上的灰尘而后穿衣,谁能让自已的清白甘受外物的玷污呢?即使跳进长河葬身鱼腹,又怎么能以自身的洁白蒙受世俗的污垢呢?”

这则短文选自《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原书的“贾生”是指西汉的贾谊。本是一篇合传。本文只是屈原列传的接近结尾的部分,文章表现的是屈原投江自尽前的精神状态。

通过一段屈原与渔翁的对话,表明了两个问题,其一是屈原为什么被流放至此,原因是“世人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其二是为什么屈原不能与别人一样投入浑浊与酒醉的世俗中去呢?原因是屈原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清白与坚贞,表现出了屈原的高尚品格。

我们而今的世人都在纪念屈原,端午节就是这个来历,那是因为历史终究需要屈原这样的人物,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正直向上积极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才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和长久的影响,使人们找到活着的意义,进而是社会不断向上发展前进。

今日练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