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寂(3)
以前的我,感觉缺一点烟火气。
虽然不太喜欢阳春白雪,但是在人间,必要的烟火气还是要有一些的…
要说烟火气最重的地方,莫过于厨房和菜市场。
等我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在菜场和人讨价还价,学会了分辨新鲜的肉类,学会了带上一个面具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学会了“储蓄”手中留有余钱,进入了生活中的一种可进可退的“中庸”状态,这样的一个成熟的我,我是不是很喜欢?
疫情期间解锁了各种技能:做凉皮、馒头、饼干、包子、腐竹、酸奶… 也算终于达到了“下得厨房”的基本标准,现在总结一下学会这些的益处,这些能让以后的生活更丰富一些吧,更好的在饮食上照顾家人,所以这些事情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
但是,以上真的谈不上喜欢,更多的可能只是生存必须,算“本能”——本来需具备的能力。
那么它能给绘画带来什么好处呢?
要画土豆、白菜?或者荔枝、龙眼、苹果吗?要画咖啡、蛋糕、奶茶?或者包子、馒头、饺子?
现在的我只能答复“不知道”。
就像小小的阳台,我想把它打造成一座花园,同时又觉得不划算,不如建成一个菜园。
能不能既能观赏又能吃?
应该是可以的,比如品种选择上:玫瑰、薄荷、草莓、紫苏、小茴香、菊花……
想想还真是奇妙,两个梦想并不矛盾是一不是二,是兼容了并不对立。
可能那种纯观赏型的花园不是“我”,纯属菜园子的也不是“我”,这种兼容的才是“我”,我的一种“属性”,一种不同,一种“作品”独有的特性,具有识别度的“DNA”。
就像我欣赏古山水画,却不太愿意画成和它一样的,因为那是别人不是我,显性展示的元素里(比如布局,山、石、流水等)没有流淌我的DNA 。
但是技法上却是可以借鉴的。
但是读画的人知道画背后是谁吗?
画背后是一个人。
能一下说出他|她的名字吗?
今日画作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强迫性让自己放下些东西或者习惯,察觉一下自己的内心是不是被什么“抓”住了着了魔。
这颗心得始终在这里安住,不被外物任何所“摄”。
它属于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