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想法散文

敦煌,敦煌

2022-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a玉洁

终于从东到西“走”过一趟河西走廊,尽管是乘着列车。

敦煌于我并不陌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来过,那时是跟随旅游团参观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对于敦煌本身并不熟悉。

这回自由行,目的很明确,即沿河西走廊及其节点城市了解一番。

此次来敦煌,重点关注“阳关”和“玉门关”。

阳关,位于敦煌西南70公里,在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咽喉要道。

包车的司机说,阳关遗址现由一位文化人经营和管理。遗址的各项设施修筑得齐全、便利。我们参观了博物馆,经过模拟的关隘办理了通关手续,然后坐电瓶车上“阳关”烽燧。

烽燧,烽指白天放烟,燧指夜间点火,为边关报警之用。

阳关最引人瞩目的是最高处的烽燧。烽燧南面是一个叫做“古董滩”的地方,古董滩水草茂盛,一片绿洲。

汉武帝经过几次大战,战胜并赶走匈奴,在此置关。烽燧选在最高处的一座山头,在这里站岗放哨,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绿洲、沙海,所有动向尽收眼底。

按照史书记载,阳关设有行署、兵营、房舍等,属于行政关隘。

下一站玉门关。

玉门关位于敦煌西北80公里,在丝绸之路北道,是军事要塞。玉门关距离阳关60公里,一北一南,互为策应,两关之间还有长城和烽燧相连,构成河西走廊的两扇大门。同时,两关与敦煌郡构成一个三角,三者之间在军事与行政管理上彼此呼应。

从敦煌出关,无论如何必须经过阳关或玉门关。

唐朝时,玄奘去印度取经,出关走北道玉门关,归来走南道阳关。

玉门关由三个景点构成。

其一, 玉门关关隘,也称“小方盘城”。小方盘城是一小型关城,遗址高度达十米以上,分作两层,目前仅存四面土墙,已有2100年历史。

其二, 距离小方盘城约11公里处有个“河仓城”,也叫“大方盘城”,是汉代守军存放粮食的地方。河仓城濒临疏勒河,由河道运粮食过来,再运到小方盘城。在这里设粮仓,属战备之需,战时也不易被敌军发现。

其三, 现存一段约300米的汉长城。长城在汉代叫“塞”,实为一道长长的墙体。高约四五米,由黏土、芦苇、沙一层层夯实而成。

汉代玉门关在此。唐朝时玉门关向东移了几百公里。明朝则完全东移到嘉峪关。

敦煌是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

历史上,敦煌随各个朝代的兴衰而呈现不同的状态。

汉武帝,开始设郡。唐朝安史之乱前,最为繁盛。北宋,依然兴旺繁华。明朝,建立了嘉峪关,朝廷让所有居民东迁至关内,敦煌被废弃。清朝,雍正三年,开始向敦煌迁移了大量百姓,充实边关,居民主要来自于甘肃、青海等地。因而,近代敦煌,只有200年历史。

我在敦煌遇见过两位小车司机,与他们聊起过西迁之事。

第一位年老司机说,他家祖辈由青海迁来。移民时,黄河以东的人迁到敦煌依然住在党河以东,黄河以西的住在党河以西。现在,党河东边的居民占80%,河西占20%。第二位年轻司机说,他的祖辈是由兰州迁来,是驻守边关的将士后代,军人世家。说这话时,年轻司机一脸的自豪神情。

现在的敦煌,欣欣向荣,热闹非凡。

敦煌最早由张骞出使西域,回长安后向汉武帝报告时的称谓。那时,敦煌没有汉人,这一叫法,自然是少数民族语的音译。

《汉书》说,“敦,大也;煌,盛也”。唐人进一步解释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敦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原经由河西走廊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